【圣物名称】象神
【材料】庙土,香灰
【加持高僧】 龙婆三安
【开光年期】2554年(2011年)
【功效】助人缘运、事业运、财运。象神司财库,亦是战神,可以打退生活中的障碍,保佑生意和事业顺利,增旺财运,姻缘,增加工作机会,增加艺术天份同时也助学业。象神也是成功之神。
【心咒】无
【供奉】不需要
【圣物名称】象神
【材料】庙土,香灰
【加持高僧】 龙婆三安
【开光年期】2554年(2011年)
【功效】助人缘运、事业运、财运。象神司财库,亦是战神,可以打退生活中的障碍,保佑生意和事业顺利,增旺财运,姻缘,增加工作机会,增加艺术天份同时也助学业。象神也是成功之神。
【心咒】无
【供奉】不需要
断恶修善从哪里做起?从心地,从起心动念之处。不能有行为,到了口里头说,变成行为,身体去造,那个业可重了。
我们天天在造业,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造多少业,自己都不知道!世间人总以为自己是好人,总以为自己没有过失,只看到别人的过失。我常讲,看到别人过失,就是自己最大的、最严重的过失。为什么说见别人过失就是自己最大的过失?因为你把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全落在你阿赖耶识里面了。这在佛法讲是愚痴,你没有智慧,你把别人所有一切过恶变成自己的过恶,这不是愚痴是什么?
不学佛的人天天干,永远没有止境地在干;学佛的人也不例外,也天天干。怎么知道?你看看,闲谈的时候都谈些是非,我们就晓得,他把所有一切人的恶业、恶习气、恶行全都藏在自己阿赖耶识里头,这是愚痴到了极处!
古大德常常教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这是《西方确指》里面觉明妙行菩萨说的,何必把别人那些恶念、恶行放在自己心上,放在自己口里头?没有必要。
我们修行修的是什么?诸位一定要晓得,断烦恼而已。如果连这个都不知道,不知道自己修什么,你功夫如何得力?修行,行是行为,修是修正,把我们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我们把别人的不善收藏在自己心里,烦恼怎么会断掉?六祖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我们要真正做到不见世间过,我们的心才清净,功夫才能够得力。
世间人有没有过失?有,不是没有。所谓“不见世间过”,不是眼不见,是阿赖耶识里头不收藏这些垃圾——不收藏这些不善,这样自己的心才能变成纯善,才能变成纯净。
若懂得说好话,人际沟通可以更圆通。当我们面对意见相反的人时,讲话有必要谦和而委婉。否则正像把盐撒到伤口,使对方已有的成见更深。高明的沟通者,通常拥有同理心;万事万物都从正面发挥,这样就可以化敌为友了。
例如早期的理发师,训练徒弟要三年四个月才能“出师”。今日理发师训练徒弟,经过三个月之后就算学艺成功,可以正式上路。
话说有一天,徒弟“初试锋芒”、为第一位顾客剪完头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还是有点长。”徒弟不知怎么回答。站在一旁观察的师傅,立刻笑着解释说:“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做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分。”顾客听了,很高兴地离开了。
接着徒弟为第二位顾客剪头发,剪好之后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剪得太短。”徒弟还是不知怎么回答。师傅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有精神、朴实、厚道,让人感到很亲切。”顾客听了,很高兴地离开了。
徒弟为第三位顾客剪完发后,顾客一边付帐、一边笑道:“理发的时间挺长的。”徒弟没说话。师傅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徒弟为第四位顾客理完发后,顾客一边付款、一边笑道:“动作还挺俐落的!二十分钟就搞定了。”徒弟不知所措,沉默不语。师傅笑着抢答:“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节省了时间和金钱,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微笑点头地离开了。
到了理发店打烊之后,徒弟怯生生地问:“师傅,为什么您怎么说,就怎么有理?” 师傅拍拍他的肩膀笑着说:“不错,每件事都是一体两面,有对也有错,有利也有弊。我故意在顾客面前鼓励你,有两个作用:对顾客来说,是为了讨客人喜欢,因为谁都爱听好话;对你来说,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因为万事起头难,我希望你以后能把工作做得更漂亮!”
徒弟听了很感动,从此更加用心学艺。几年下来,这名徒弟的技艺已非常精湛,足以独当一面了。
在行住坐卧中,一件极普通的小事,由于说话的方式不同,所获得的效果和回报也不大相同,因此不仅要会做,也要会说。而人际沟通,我们最常犯的毛病就是:固执己见、老是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以自己狭隘的经验去处理事情,势必搞得壁垒分明,争论不休,无法获得圆满的结果。
我们时常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看到别人强过自己,就会产生不如人的自卑心,看到自己超过别人时, 又会产生傲慢自大的心。自卑心容易让我们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嫉妒心;傲慢心容易令我们迷失方向,听不进别人的善意劝告。这两种极端的心态反复出现,把我们折磨得疲惫不堪。其实,人各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秉性,那么谁都不是完美的。既然这样,又何须互相比较呢?
再优秀的人也会有他不懂的知识和不擅长的地方,再普通的人也会有他与众不同之的地方。一个位高权重的总统做的面条或许就没有一个小厨子做得美味出色。所以,当我们获得一点成就时,无须得意忘形。牛顿获得了巨大的科学成就时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相比之下,我们所获得的成就,根本就不值得炫耀。
不炫耀,不骄傲,不等于没自信,相反,平和的心态会让我们更加冷静,清醒的看待一切,为今天获得更大的成就奠定基础。
同样,当我们哀叹不如人时,不妨想想自己的长处,这样就不会丧失自信,闷闷不乐。一人一世界:小草有小草的世界,花有花的世界,大树有大树的世界,何必强求改变自己的世界?这个世间,因为有小草,花,大树,生活才生机勃勃,精彩万分。假设都变成了大树,那么这个世界该变得多么乏味单调。一味的用单一的衡量标准来衡量自己和别人,生活就失去了乐趣。房子,车子,名声,地位,相貌等等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各有活法,何必强求自己和别人一样?
人活在世上,应该充满信心的活着,而不是夹杂着自卑和自大。不看轻别人,也别看轻自己,生活自然充满阳光和乐趣。
佛说:「有二健儿:一者自不作罪;二者做已能悔。」意思是说,世间有两种健康的人:第一种是不做恶的人,能知道人生事物的道理,懂得如何待人处事、调和身心,所以不会去做坏事,这就是修行道上健康的人。
第二种是不小心犯错之后,要能及时反省、悔过;就像生病了,要赶快吃药、休息,好好调养身体,恢复了健康,还是可以称为健康的人。
改过迁善 信守承诺
这是佛教的一种宽大心量,但是,总不能时时犯错、造恶且不肯悔改,这就是不自爱。古云:「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都有这分善良的本性,能守好就不会犯错;万一本性没有守好,一旦犯错也要能及时 改过 ,就如静思语中的一句话:「人不怕错,只怕不 改过 。」
记得数年前,在屏东有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曾经是个非常叛逆的孩子,不但在学校会跷课、逃学,在家对父母的教导也会反弹。在一个因缘下,五、六年级时换了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很用心地教导他,将他从错误的歧途中引导回来。这孩子很快地就改正了,他知道「不怕犯错,只怕不改过」,所以愿意、也很彻底地改过了。
后来我去屏东时,这孩子来看我,还送我一条很鲜艳的黄色围巾,我就说:「谢谢你的心意,但是这颜色不适合我,你还是带回去孝敬妈妈。」
他说:「那我要赶快再织一条。」我说:「你的心意我先收起来,下次我来屏东时,你再送给我吧!」不久之后,我就接到他寄来的一条围巾,他虽然是男孩子,却也很细心,这次寄来的是一条灰色的围巾,还附上一封信,看到信就像看到这孩子一样,好可爱!
在信中,他写着:「本来老师过几天就要去花莲,我很想?老师将这条围巾呈献给师公。
不过,想想不行,一来天气越来越冷,能早一天送到师公手上,您就能早一日温暖了;另外,记得您曾经说过:『一言一重,千言无用;言重则慎重,慎重则用重』。我很想做个很有信用、能让人重用的人。所以还是赶快把这条围巾送给您,表达我的一片孝心。」
看了这封信,我就想起之前,他那么的调皮、顽固、叛逆,逃学、跷家,还曾自己跑到台北去流浪,现在竟然变得这么乖巧、懂事,在学校也力求上进。有一次学校举办作文比赛,全校前三名都在他们这班;小男孩荣获第二名,也得到奖金。
后来,他写信来告诉我:「我知道师公要在大林盖医院,负担很重、需要很多钱。我认真努力想争取奖金,要帮师公盖医院。虽然我才得到第二名,不过我已很尽力、很用心了。」他还向班上同学劝募,将获得的奖金全数捐出来,义助盖医院。
看!这孩子多么天真无邪,在环境中难免受到污染,纵使一时的迷失,还好及时被引导回来。老师谆谆善诱地用心照顾他、疼爱他、教导他,让他在两年内,完全脱胎换骨,回复原有的天真本性,以及清净的智慧与爱心。
我们因后天环境,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熏染,一旦本性被蒙蔽,就容易脱轨、犯错。但是,不论年纪大小,如有因缘际会,而能悬崖勒马,回归自己的善良本性,如此也不失为一位好人,最重要的是,要时时守住自己的本分,尽本事。
佛在《金刚经》上教给我们,“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学佛的人,真正能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外面境界相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他那个心就叫清净心。
我们今天见色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执着、就着相,心里面就动了,就起贪嗔痴慢,这是不清净。要从这些不清净回过头来依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外不着相,内不动心”。
境界有顺有逆,逆境容易叫我们反省回头,顺境不容易!顺境,荣华富贵是愈迷愈深;逆境,往往人能够激发道心。所以修学佛法,先从苦难里面修,先从逆缘里面修,修成功了,再从顺境里面修。在顺境里面决定不生欢喜心,逆境里面不生嗔恚心,你能在一切境界里面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又能够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这是功夫。
诸佛菩萨弘法利生,天天接触外面境界,他自己决定不动心,决定不起念,永远保持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无论什么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一片清凉,无不自在,这是真正功夫!我们学佛学什么?就学这个。无论是逆境、顺境,无不清凉自在,觉悟的人才办得到,迷惑的人不行!什么原因?迷惑的人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马上就被境界转;觉悟的人他在境界里头自己能做得了主宰,他能转境界。《楞严》上说得很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境界里面,要训练不动心,不为境转。我不被境界转,我就有能力转境界,有能力转境界就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凡夫被境界转,佛与大菩萨转境界,所以他在境界里面做得了主,他在境界里面得大自在,就是这个道理。诸佛菩萨跟我们没有两样,所不相同的是:他在一切万象里面不动心,我们凡夫在万象里面起妄想执着。
《华严经》上讲的,这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今天用妄想执着来念佛,用妄想执着来学佛,这个很难成就。所以修学的要领在哪里?就是如何把妄想执着打掉,这是非常要紧的一桩大事情!要怎样才能把妄想执着舍掉?心里只想阿弥陀佛,只念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这样才能把妄想执着舍掉。所谓觉心不动,真正做到不起念、不动心,心里什么都没有,只有阿弥陀佛,这个境界就与佛菩萨境界相应。你能长久保持,那你就是佛菩萨。你能一念保持就一念相应,念念保持就念念相应。
诸位要知道,觉心是不动,心动是不觉!心动了,马上要提起警觉,为什么?这个心一动就是造业。造作善业,有三善道的果报;造恶业,有三恶道的果报,不管是善是恶都是苦!所以心里面起了贪爱、起了嗔恚,起了贪嗔痴慢疑,起了分别执着,这个业障现前,马上就要觉悟,“我业障又现前了”。
你能够晓得你业障现前,这就是觉悟,觉悟之后要用方法来对治。净宗用这一句佛号来对治,心一动,妄念一起,马上阿弥陀佛,把这个妄念平息下去了,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消业障,比什么都有效!
这一句佛号的意思是无量觉,念这一句佛号,我样样都要觉,样样都不迷。换句话说,在一切境界里面,样样都要如如不动,都要清清楚楚,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我们念佛法门,修清净心是第一,晓得这个原则,无论在什么场合,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是顺境、逆境,都要提醒自己不动心,唯有不动心才能成就。
自古以来,那些往生的大善知识,没有别的窍门,就是一生抱定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他就成功了,不但五欲六尘他不沾染,无量法门他也不动心!
【圣物名称】龙婆本庙虎头
【材料】庙土、香灰
【加持高僧】龙婆三安
【开光年期】2556年(2013年)
【功效】这款虎头是由龙婆本大师的衣钵传人、龙婆本庙现任住持龙婆三安大师督造并加持!在泰国,老虎象征着兴旺、勇气、信心和无畏,佩戴虎头可助官运、财运、权利、避邪、挡煞、平安!背后大师手写经文、符管、虎毛、宝石。
【心咒】无
【供奉】不需要
结缘请微信:qingfopai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彼说长,此说短”。这叫说长道短。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这样说长道短?他们的目的在哪里?俗话说: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而且人群有一个习惯,他都会逼你靠一边站,你到底要站在我们这边还是要站在那边?有没有这个倾向?那我们偏两边都不站,所以“不关己,莫闲管”,赶快远离是非之地。
因为,来说是非者一定有目的,一来是要拉拢你,二来要诋毁别人。
只要有是非,就会对团体有所伤害,那我们绝对不乐见这样的情况发生。所以我们不去跟人家搞是是非非,应该走出正路,和气待人,多多包容。
当你在团体中两边都不站而站中间,这个位置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两边必然都有偏颇。而当一个人自己太偏颇、太过了,他内心会不会觉得错了?久了以后,他也会觉得自己有错误,或者心理上会想去找人谈一谈。
比方说今天某一个主管做了一件事,是做错了,有人就会批评过度,有人就会一味袒护,有没有这种情况?那两边就闹得不可开交。
这个时候我们站中间必有大用。怎么说?这个袒护主管的是真正爱主管,还是感情用事?你愈袒护他,他可能愈看不到这一次他的错误在哪里,他有可能就跟着你们跟另外一半在那里争斗了,他就愈来愈失去人心。你本来的动机是要为他好,到最后可能会害了他。
所以袒护主管的这一边,久了以后也会思考。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引导他们,真正为他好绝对不是一味地袒护。往往你这么一说,因为他跟主管也相处一段时间了,他可能又会回来说:“对!对!我以前有一些事劝他,他也没。”
然后来我们可以进一步跟他讲:“因为你常能够指出他的缺点,慢慢他自己印证以后,他会对你愈来愈信任。
”所以该劝的,绝对不能因为一次、两次主管不听,你就不劝。“日久见人心”,他慢慢还是能够转化过来。
另外这一边就是“攻人之恶毋太严,当思其堪受”。别人有过失的时候也不要太严苛,你要看人家是否承受得起。而且说实在的,很多事因为你不是当事人,说不定我们做的时候也有可能犯他那样的过失,所以还是要宽容相待。假如你骂得太过了,其实他内心也觉得怪怪的。
当我们没有言语上的争执,对他们也是一种牵制力量,所以他们有时候可能会说:“你怎么这么有修养,我们应该检讨一下。”所以确实在团体中,只要我们不搞是非,能够尽心尽力地做事,不去做情绪之争,往往都可以在团体中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人的力量。
这是讲到“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这个“莫闲管”意思是说不要参与是是非非,但是假如是对公司重要的事情,我们也要积极参与才行。而且在参与中,我们的希望是把一件事情办好,所以在这个当下,该说话的时候还是要说。你不能当场没讲,后来做失败了,才放马后炮,那就不是很恰当了。所以在开会必须有所决策的时候,我们对事不对人,发现哪些做得比较不恰当的地方也要指出来。
但是在这里指出来,绝对不是对这个人、这个同事有看法。所以把事情讨论好了,决定好了,走出这个会议室的门,我们还是好同事,有任何好吃的绝对也不会缺他一份。
所以假如你心里怪怪的,也会让他心里怪怪的,本来没事,事情却愈来愈大。所以我们还是要保持一份真诚心去面对任何一个人。
有些人接受过灌顶,会念几种咒语,就认为自己在修密法、修本尊了。连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智慧都没有,哪有这么容易就修密法了呢?修密法要有五种圆满的见解与境界,一切都观为清净、观为圆满是密宗的基础。
你对世间的贪恋都没有断掉,自私自利都没有放下,我执、法执都没有断掉,怎么能成就本尊呢?你修的不是本尊,是魔!没有基础,相续没有成熟,仅仅接受个灌顶,经常念这些咒语,容易变成魔,而且这个魔比一般的鬼神厉害。一般的鬼神是恶道的众生,即使伤害众生,也是小范围的伤害。但是魔念过很多咒语,有一定的力量,他伤害的是一群群的众生,他伤害的是正法,他会破坏道场、破坏共修。
我为什么经常强调大家要一心念诵金刚七句祈祷文?因为金刚七句祈祷文句句是金刚,能摧毁一切违缘障碍,可以阻止魔的骚扰,铲除魔制造的障碍。
魔来破坏的时候,不会显现他自己的身份,而是专门找那些散乱、没有定力、信心不足的人,进入他的相续,借你他的身份来做坏事,破坏道场,破坏法脉,破坏共修。
若是有定力、有信心,魔就无法进入。
无论是修净土宗、修禅宗、还是修密宗,都要基础开始,一步一步地学,一步一步地修,这样才如法,才能成就。若是没有基础,相续不成熟,盲修瞎炼,很危险啊!将来会在三恶道里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出脱无期。不如法修行,正法也会变成恶趣的因。
要在戒定慧的基础上念佛,要在明心见性的基础上参禅。有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智慧的摄持,将一切观为清净圆满,在这个基础上念咒语、修本尊,才是如法的。现在我们修加行就是打基础、让自己的相续成熟。加行修好了,出离心就生起来了;加行修好了,菩提心就生起来了;加行修好了,空性智慧就生起来了。出离心是断除对世间的贪恋,菩提心是放下自私自利,空性智慧是破除我执、法执。在这个基础上念佛、参禅、念咒、修本尊,一定能成就。
“舍得”这个名词是佛经上的,所谓舍,是从心上舍,不是从事上舍。不是说这些事我们都不去做了,不是这个意思,是心里头决定不要牵挂这些东西。心里面决定没有染着,也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有事相随缘,你就得大自在,你可以受用、你可以欣赏、你可以娱乐,你决定不会生烦恼,为什么?知道所有现象是虚妄不真。
像释迦牟尼佛,他把一切舍弃掉,示现给我们做榜样,那就是告诉我们,像他这个样子,这一生当中才能够真正得到最殊胜的成就,这就是所谓“舍得”。
你能够把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嗔痴慢、五欲六尘的享受都舍掉,你就超越六道了。你把世间的一切舍得干干净净,心里头一丝一毫都没有,你要是念佛求生净土,你决定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得到的太殊胜了,真的是无与伦比,没得比。你舍才能得,你不舍你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