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舍,你得不到

“舍得”这个名词是佛经上的,所谓舍,是从心上舍,不是从事上舍。不是说这些事我们都不去做了,不是这个意思,是心里头决定不要牵挂这些东西。心里面决定没有染着,也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所有事相随缘,你就得大自在,你可以受用、你可以欣赏、你可以娱乐,你决定不会生烦恼,为什么?知道所有现象是虚妄不真。

[阅读全文]

不同答案回答相同的问题

某个清晨,当佛陀正与弟子齐聚一堂时,一名男子前来请益∶「神存在吗?」

佛陀回答∶「存在。」

午饭后,来了另一个人,他想知道∶「神存在吗?」

佛陀回答∶「不存在。」

黄昏时,第三个人提出同样的问题∶「神存在吗?」

佛陀回答∶「你应该自己决定答案。

当此人离去,一名弟子愤 [阅读全文]

不为富贵贫贱而转移

历代禅师写诗者为数不少,往往禅境颇高,超凡入圣,成为不朽之作。

唐代有位梵天和尚,他写的白话诗,道尽世间众生相,可谓入木三分,发人深思。如《吾富有钱时》写道: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吾出经求(做生意)去,送吾即上道。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邂 [阅读全文]

不为明日而忧

刚才来了位信徒。她带着小孩,有点忧心的样子。一见到我,就要我帮她提升小孩的学习成绩。她的那种急迫、恨铁不成钢的心情,让我马上感受到——什么是天下父母心啊。

我不专业地建议她:多鼓励小孩努力、培养他兴趣、坚定他信心;多给他创造条件与环境;多给他介绍正面的典型事例,给予榜样的力量;同时,为他让他多拜 [阅读全文]

不畏艰险的学问僧

学佛要精进,而精进需要忍辱与耐力;其实做什么事都一样,若不能忍辱、没有耐力,精进的心就无法保持恒久。忍耐的确是促进成功的一股大力量。

历经颠沛 求法不退

近百年前,日本有位年轻的学僧,他对佛法的研究十分专注。他知道佛经是来自印度,传至藏地、中国,再传到日本。所以都经过中文翻译后,再翻成日文。 [阅读全文]

不信佛的人,才会造恶业

我们学佛,“信”摆在第一!净宗法门讲“信愿行”,第一个是要相信自己,第二个是要信佛。

一定要信佛!信佛要常亲近佛,现在佛不在我们面前,我们怎么样亲近他?我们每天读经,读经就是听佛的教训,这是亲近佛;我们每天念佛,念佛就是亲近佛。现在学佛的人多,有成就的人少,原因在哪里?信佛的人很少,不要说是在家 [阅读全文]

不要「误解」修行

很多人对“修行”这个词严重误会,以为每天把早晚课做好,每天读多少经、念多少佛、拜多少佛,这就是修行。这样的修行,贪嗔痴三毒烦恼没有减少,还是堕三途。

这样的修行是有点福报,在畜生就变成人家的宠物,很享福。所以我们一看到人家的宠物,我们知道,前世是念佛的,修行的,愚痴没有改过来。你看到山神、土地神 [阅读全文]

不要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一个旅店。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

晚上归来,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浑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面的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会没有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 [阅读全文]

不要忽略了自己的优点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到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摇摇头。“历史,地理怎样?”青年还是摇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父亲的朋友接连发问,青年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住址写下来吧。” [阅读全文]

不要刻意去希求

佛常常教诫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要知足,不要刻意去希求。为什么?你心里面没有希求,没有希望,也就没有失望。

“没有希求,就没有失望”,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对于世出世法没有希求,随缘随分,所以一生过得很快乐。

世间一般人,讲经说法弘法利生,总有希求,心不清净。佛度一切众生,并不希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