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是在形式上,修行在哪里修?在起心动念之处。念头才起,你把这个念头立刻转成阿弥陀佛,你就觉悟了。
古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你是凡夫,凡夫哪有不起念头的道理?要是念头不起,你是圣人,你不是凡夫了。凡夫总是妄念纷飞,所以修行第一个,是把妄念止住,把妄念减少,减少到最后一个妄念都 [阅读全文]
修行不是在形式上,修行在哪里修?在起心动念之处。念头才起,你把这个念头立刻转成阿弥陀佛,你就觉悟了。
古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你是凡夫,凡夫哪有不起念头的道理?要是念头不起,你是圣人,你不是凡夫了。凡夫总是妄念纷飞,所以修行第一个,是把妄念止住,把妄念减少,减少到最后一个妄念都 [阅读全文]
有病就有苦,没有病也有苦,整个人生被种种痛苦所煎熬。一期生命中的生、老、病、死四个阶段本身就是苦,在整个生命流程中,环境的改变,人事的迁流,感情的变化,内在身心与外在环境的种种逼恼煎熬,这些都是痛苦,具体表现为八个方面,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阴炽盛苦。
不管是 [阅读全文]
念佛,念阿弥陀佛,原来就是念心,你这一句阿弥陀佛要不把你的自性清净心给念出来,你就不能得一心。我们用一心处事、用一心待人、用一心接物,那就是念佛。我们念佛,在生活上派上用场了,这就叫活念、活用。不要死念,死念佛,这佛号念得没用处,这不能往生。
念佛就是念心,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念自己的无量觉心,就 [阅读全文]
把心放平,把心放轻,才会活的坦然,活的舒畅,活的快乐,活的安静,活的真实,活的自然。
把心放平,把心放轻,正确认识这个世界,看清这个世界。世界就是这样,阳光与黑暗同在,美好与丑陋并存,我们要学会不只生活在阳光下,也要学会生活在阴暗里,我们会看见鲜花,也会遭遇污秽,我们会感受友爱,真情真爱永远与我 [阅读全文]
净土法门的殊胜,不必经历三大阿僧?劫,“一念”就超越了。一念是念什么?“一念”就是一心,心里不起心动念则已,起心动念就是阿弥陀佛,没有第二个念头。
不是说能念阿弥陀佛就能超越,而是“一念”。你现在能念阿弥陀佛,没错!你还能念许许多多的东西,你不是一念,你是多念,你是杂念。如果你能把一切妄念统统断 [阅读全文]
你真正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你就会记住两句话,「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决定逃不过。你跟人是有了冤、有了结、有了债务,生生世世都要酬偿的。我们就要想一想,我们过去无量劫,不是这一生,无量劫当中,跟多少人结这些怨,在财物上的纠纷,你说这种事情多少?悟了之后就明白了,怎么偿还?如何还人家命?如何还人家债?给 [阅读全文]
不管身在何处,不管与什么样的人接触、交往,都要把自己放在最低处。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的时候,实际上你在最高处;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的时候,实际上你在最低处。
现在这个年代,好多人都是装模作样,表面上都很礼貌,看似很尊重他人,实际上都是虚情假意。作为修行人不能这样,应该诚心诚意,真挚真诚。不管是在什么 [阅读全文]
曾有专家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身处社会转型期,所有人都经受着情与理的考验,心态也在改革与危机中博弈,深刻影响着社会的走向和个人的心理生活质量,《生命时报》特邀心理专家带您摆脱当今社会的八种不良心态。
一、懂取舍摆脱浮躁
浮躁 [阅读全文]
为什么拜佛时要轻微低头?
佛法:拜佛不是向外追求,而是自心开发,故府首返观。我们的佛性,本具一切光明、智慧和福报,但被贪、嗔、痴、慢、疑等乌云垃圾蒙蔽,开发谦恭的美德,才能拨开乌云,现自身佛性光明,处处吉祥。
生理:低头时拉开颈椎各关节间隙,纠正颈椎,解除神经、血管、淋巴管及脑脊髓的压迫。 [阅读全文]
学佛的人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真正爱护一切众生,他的心才真实,才会到清净平等广大慈悲。所以心量小的不是佛弟子,心量大,能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能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这才是佛弟子。特别是在佛法上,如果这个人有悟性,又好学,你能帮助他、成就他成为一个法器,将来他成就,他弘法利生度一切众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