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了感谢你的「仇人」

与一位作家朋友聊天,我问是什么促使他不停地写作?他回忆起自己的青少年时代,给我讲述了他曾经的遭遇。

他在高中学的是文科,不知道什么原因得罪了语文老师,那位老师总是有意无意地把矛头指向他,说他无论如何以后也成不了气候,总之他根本不是块搞写作的料。他在十分压抑的情况下跟着那位老师学习了两年的时间,因为只有一个文科班,无法转班,学理又不行,也只好委曲自己。这期间他不停地练笔,但是高中几年根本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

那时候,学校都是统一向本地的或外地的报刊杂志推荐学生的作品,而负责这件事的就是他的语文老师,他怀疑她根本没推荐过他的文章,因为水平不如他的同学总是源源不断地发表习作,而他的总是石沉大海,这给他带来的打击可想而知。

考上大学以后,他学中文专业,仍然不断地写作,因为视野变得开阔,写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他的文章也不断在本地和外地见报。他拿出自己高中时代的一些作品投了出去,有些也很快发表了,这更加印证了他当时的怀疑,他对语文老师充满了仇恨。

所以当时写作的动力源于一种年少时幼稚的仇恨。他说他现在最应当感谢的人就是他的语文老师,如果不是她的刺激,这个世界上绝对少了一个作家。

 

于是在春节的时候他拿着自己的作品集去看望语文老师,那位老师对他充满愧疚,连声说着“对不起”,而他心中的“仇恨”在那一刻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记得莫小米的一篇文章里也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曾搞同一学术课题研究的好友成了仇人,人虽走远,却都注视着对方的动向。一个说,工作再忙,别人的文章我可以不看,他的文章一定要找来看的;另一个说,我孜孜不倦地研究写文章,就是为了给他看。他们还是互为对方而存在。”她说:“一旦结仇之后看似人隔万里,其实无时不咬牙切齿,耿耿于怀,把心分给爱人的时间不会比分给仇人的时间更多。不同的是,为爱人而沉醉,为仇人而发愤。”

有时候一个人的成功很可能是自己的“仇人”成全了自己,是你的“仇人”给了你发愤进取的理由,是“仇人”让你在逆境中学会坚强,是“仇人”让你学会流着泪微笑……当我们感谢所有帮助了自己的人的时候,不要忘了感谢你的“仇人”。

 

不要以常人的标准衡量他人

藏地有一句谚语:“贼和佛,无法能够了知在何处。”我们很难知道盗贼在何处,在表面上也看不出来;我们也不知道佛在何处,在人群里也很难辨认出来。佛菩萨为了度化猪、鸡、猫、狗、蟑螂、苍蝇、蚊子等众生,就会化现与它们相同的形象。若要度化人,也是一样,可能会以男女或老少,行善或造恶等形象出现,所以很难分辨。

不要轻易说别人的过患,说别人的是非。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位菩萨,而说他的是非,诽谤他,这样会犯下严重的罪业。比如某人杀害了关在院子里的一百个人,这个罪业非常大,但却无法与诽谤一位菩萨的罪过相提并论,诽谤一位菩萨的罪过远远超过了杀害三界一切众生的罪业。

不用说别的功德,我们现在连他心通都没有,因而无法判断、知晓他人的内心,然后还说这个人、那个人如何如何,甚至去判断这个上师如法,那个上师不太如法;这个上师讲得好,那个上师讲得一般……我每听到这些,都会发自内心地可怜这样的人。

 

 

那些菩萨、天人及一些有特殊能力的人都有他心通。一地菩萨只能衡量一地以下菩萨的相续,无法衡量一地以上菩萨的相续;八地菩萨只能衡量八地以下的菩萨以及凡夫的相续,无法衡量八地以上的菩萨的相续;佛的境界是最高的,只有佛才能完全衡量他人的相续。佛在经中讲过:“除了我和与我一样的人,谁也衡量不了众生的相续。”你和释迦牟尼佛是一样的吗?如果是,可以衡量。但是,在没有意义的情况下,佛也不可能轻易说别人。

评判他人的是非、好坏、长短,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得不到任何暂时或究竟的利益,但是人都愿意说绮语。若是他人有功德,你再怎样诽谤他也没有用,他人不会因为你做这些而堕落;若是他人没有功德,你再怎样赞叹也没有用,他人也不会因为你的赞叹而上升。龙钦巴大师对我们忠告是“不赞不谤一切人”,就是在不了解,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不赞叹,也不诽谤任何众生。这是我们做人的原则,也是修行的原则。

泰国佛牌

 

不应当追念过去

藏地有一句谚语:“贼和佛,无法能够了知在何处。”我们很难知道盗贼在何处,在表面上也看不出来;我们也不知道佛在何处,在人群里也很难辨认出来。佛菩萨为了度化猪、鸡、猫、狗、蟑螂、苍蝇、蚊子等众生,就会化现与它们相同的形象。若要度化人,也是一样,可能会以男女或老少,行善或造恶等形象出现,所以很难分辨。

不要轻易说别人的过患,说别人的是非。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位菩萨,而说他的是非,诽谤他,这样会犯下严重的罪业。比如某人杀害了关在院子里的一百个人,这个罪业非常大,但却无法与诽谤一位菩萨的罪过相提并论,诽谤一位菩萨的罪过远远超过了杀害三界一切众生的罪业。

不用说别的功德,我们现在连他心通都没有,因而无法判断、知晓他人的内心,然后还说这个人、那个人如何如何,甚至去判断这个上师如法,那个上师不太如法;这个上师讲得好,那个上师讲得一般……我每听到这些,都会发自内心地可怜这样的人。

 

泰国佛牌

那些菩萨、天人及一些有特殊能力的人都有他心通。一地菩萨只能衡量一地以下菩萨的相续,无法衡量一地以上菩萨的相续;八地菩萨只能衡量八地以下的菩萨以及凡夫的相续,无法衡量八地以上的菩萨的相续;佛的境界是最高的,只有佛才能完全衡量他人的相续。佛在经中讲过:“除了我和与我一样的人,谁也衡量不了众生的相续。”你和释迦牟尼佛是一样的吗?如果是,可以衡量。但是,在没有意义的情况下,佛也不可能轻易说别人。

评判他人的是非、好坏、长短,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得不到任何暂时或究竟的利益,但是人都愿意说绮语。若是他人有功德,你再怎样诽谤他也没有用,他人不会因为你做这些而堕落;若是他人没有功德,你再怎样赞叹也没有用,他人也不会因为你的赞叹而上升。龙钦巴大师对我们忠告是“不赞不谤一切人”,就是在不了解,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不赞叹,也不诽谤任何众生。这是我们做人的原则,也是修行的原则。

 

步行的十二种效果

1、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慢而有力。

2、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步行能增强肌肉力量,强健腿足、筋骨,并能使关节灵活,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4、步行可以增强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增加食欲,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习惯性便秘等症都有良好的作用。

5、在户外新鲜空气中步行,大脑思维活动变得清晰、灵活,可有效消除脑力疲劳,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据有关专家测试,每周步行三次,每次一小时,连续坚持4个月者与不喜欢运动的人相比,前者反映敏锐,视觉与记忆力均占优势。

6、步行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健身方式,可以缓解神经肌肉紧张。据专家测定,当烦躁、焦虑的情绪涌向心头时,以轻快的步伐散步15分钟左右,即可缓解紧张,稳定情绪。

泰国佛牌

7、定时坚持步行,会消除心脏缺血性症状或降低血压。使人体消除疲劳,精神愉快,缓解心慌心悸。

8、步行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9、步行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10、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11、步行能减少激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的产生,过多的肾上腺素会引起动脉血管疾病。

12 、步行可以保护环境,消除废气污染,对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年益寿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简单放生仪轨

南无十方常住三宝(三称)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三称)

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僧,众中尊。

皈依佛,不堕地狱。

皈依法,不堕饿鬼。

皈依僧,不堕旁生。

皈依佛竟。

皈依法竟。

皈依僧竟。(三称)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三称)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南无多宝如来,南无宝胜如来,南无妙色身如来,南无广博身如来,南无离怖畏如来

南无甘露王如来,南无阿弥陀如来(三称)

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莎婆诃(三称)

阿弥陀佛(边称念佛号,边放生)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快餐式」的修持

净土念佛法门的理念与修持方式,最契现代社会之时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竞争性强,无暇有专门的时间用来修持佛法,念佛法门的修持对这类人最为契机。如果没有太多的时间,每天只行十念法(喝杯咖啡的时间)即可。

念佛的方式各种各样,灵活自如,行住坐卧皆可念,各种环境均不妨碍。现代人喜欢便捷,所谓“快餐式”消费。念佛法门正具“快餐式”的特性。当您面临一个棘手的难题,心中慌乱时,抢念几句佛号,即可稳定情绪,理智处理(智慧光佛);当您欲心炽盛热恼时,至心称念佛号,便可透体清凉(清净光佛);当您遇到逆缘,?心将起时,抢念几句佛号,即可?毒平息,慈眼相向(欢喜光佛);或临命终时,闻信念佛法门,至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十声乃至一声,即可蒙阿弥陀佛悲愿接引,往生彼土,疾速成佛。

念佛往生法门实乃佛教“快餐式”修持,弥契现代人的文化消费心理,居尘学道,出淤泥而不染。

「老糊涂」的原因

中国谚语常讲“老糊涂”,这个话很有道理。怎么老糊涂?在这一生中,妄心做主,妄心是自私自利,妄心里有贪嗔痴慢、有名闻利养,这样子变糊涂的。他不知道持戒、不懂得修定,不知道戒定能引发自性本具无量无边的智慧、福德,人要不懂得持戒修定,他就是个糊涂人。

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不杀生得长寿;不偷盗得大富;不淫欲得相貌端正庄严;不妄语得威信,说话别人相信,而且言词美妙,音声洪亮;不饮酒的果报是智慧。持戒的利益、持戒的好处,说不尽!几个人懂得?几个人真正干?为什么一般人不肯干?说老实话,他不知道。如果真正知道五戒十善有这样殊胜的果报,谁不愿意干?总而言之,我们对于因果的教育学得太少,我们所希求的欲望太多,不知道欲求真正的因缘,所以违理、非法地希求,造无量无边的罪业。

我们看到这个世间,人到老年的时候糊涂了,老糊涂!什么原因?他在这一生当中不懂得持戒、不懂得修善,恶念、恶行天天在增长,长年累月,现世果报就发生了。年岁大了,愚痴、糊涂了,耳也不聪、目也不明,甚至于更严重的,得老人痴呆症。老人痴呆症决定不是你命里头注定的,是你这一生的果报。

古人有所谓四十岁之前,人的命运是受前世业因的影响,四十岁之后的果报是这一生的造作,你要不肯认真努力断恶修善,年纪大了,你决定是老糊涂,那就坏了,那就完全错了!

 

「所求皆得」的药师佛

药师经字字珠玑,一字一句都有一个法门,重重无尽。如第十大愿就代表了大悲救苦的法门。总括而言,药师佛本愿名号功德能够圆满众生一切的善愿,经文中云:『彼佛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发十二大愿,令诸有情,所求皆得。』这一句经文其实也就贯彻药师法门的整个精神。

不管有什么求愿,只要如理如法向药师佛祈求都能够满愿,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经文亲口所宣:『令诸有情,所求皆得。』

其实不只是十二大愿而已,经文中提出的十二大愿只是药师佛最重要也最重视的愿力,其实还有无量的广大愿力,如经云:『彼药师琉璃光如来,无量菩萨行;无量善巧方便;无量广大愿;我若一劫,若一劫余而广说者,劫可速尽,彼佛行愿,善巧方便,无有尽也。
药师佛的愿力其实就是由释迦佛来说,一劫的时间也难以尽述的。因此可以满足一切众生的求愿的药师琉璃光佛,又被称为:『满愿王』!

若您想改变自己的困境,向更美好的未来迈进,不妨可以阅读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呼唤他的圣名,并向药师佛祈祷,相信您必有所获。

泰国佛牌  药师佛

 

「心静平和」为养生之道

“和”,一个人人喜欢的汉字。民以食为天,“禾”字旁一个“口”,当农业收成好了,口中有粮吃了,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有了保障,这是和最起码的前提了。中国汉字就是这么伟大。告子说“食色,性也”,人生莫过于食色二欲了。食乃维持生命,色乃繁衍生命,此二欲为实欲,适可而止。不能贪著,否则失去平和,反而有害健康。

除实欲外,人还有虚欲,只能随缘而得,不可强求。人生如戏,知足常乐,同样不能执着,否则有害健康。道家讲“有即无,无即有”,佛家讲“色即空,空即色”。如果欲望过重,其结果只能是可怜、可悲、可叹。

世上本无枷,心锁困住人。佛教导我们说,世间本无烦恼,一切烦恼全是自己招来的。看看生活中的人,没有恋人想恋人,结婚以后吵闹甚至要离婚,没有子女想子女,有了子女累老人,不孝子女成了自己的掘墓人,没有官职想权力,有了权力,宠辱皆惊,何来幸福可言?没有钱财想钱财,有了钱财忘乎所以,欲壑难填,结果遗患无穷。

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而这些痛苦却都是自己造作的。佛法说“一切唯心造”,为什么?迷而不悟啊!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个病态的社会,特别是现在这个社会充满了种种矛盾: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个人内心的矛盾。同时,种种矛盾也充斥着世界。

一方面是科技的高度发展,种种发明创造,本是为了使我们自己获得更充分的自由,结果反而为其所束缚。另一方面是人文精神的失落,我们有时候会不自觉地失去自我,沦为物的奴隶,有时以“我”为中心,强调什么自我凸显,自我中心,自我张扬,等等,然而这些恰恰说明了“自我”的失落。从佛学角度来说就是“贪、嗔、痴”三毒无限膨胀的结果。

天地下和,无焦无虑,无忧无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而能长久。一切成败毁誉都不影响平和宁静,这就是佛家所讲的“八风吹不动”。

这里讲一个佛教故事,一位僧人替一家施主做法事,事后主人发现家中丢失20两白银,便怀疑是僧人所为,于是气势汹汹地到寺院中问罪索取。僧人明白来意后,取出白银20两说:“施主请把银两拿回去吧。”这个人抓过银子气冲冲回家去了,嘴里仍?嗦不停。等他回到家中,弟弟告诉他,昨天因为事情紧急,来不及告诉哥哥,拿走了银子没有及时交代。他听后感到非常内疚,万分羞愧,急忙回到寺庙送还银两,向法师道歉。师父接过银子只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一个有口皆碑的大师,被人诬偷银两却泰然处之,不怒不争。

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双方都没有证据,如果对簿公堂,也只能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但必定会引起更多人的猜疑。一个法师,心中无染,心中无锁,外界的一切变化,对他丝毫不起影响,心中平和。相比之下,对照我们身边的儿女情长之苦,追逐名利之累,大家应有所悟啊!

六祖慧能大师说:“如来,如来,本来如是”。铁矿能炼出铁因为它本质是铁,金矿炼出金,是因为它本质是金,我们硬要从铁矿炼出成金,岂非妄想?这与鹅卵石中孵不出小鸡的道理是相同。所以,对子女生养以后,提供正常的长身体和学习条件以外,让他们懂得人生大道就是矣,不必过多操心。

平和即心理平衡,合于自然松静之道。人只有心静,才能去燥,沉稳才能避开轻浮之举。水面静,才能映出完整的月亮,心静才能接受宇宙良好的信息和能量。烦恼生于不悟。

心静则安!慧能大师牢记五祖弘忍的告诫,为避免佛家内讧,持衣钵远离寺院南行隐名十五年,干的是所谓下等人的活,到了师父规定之日,才公开佛家宗师的身份-六祖。他的心是何等的静啊!这正是一静去百愁。泰国佛牌

再看《临济录》里的一段故事:有天晚上,大含和尚一个人在读经,一强盗持刀入室,和尚平静地问:“你是要钱还是要索命?”强盗说要钱,和尚就随手从怀中取出钱袋扔给强盗,说拿去吧。说完又看书了。强盗拿了钱正要逃出去,和尚突然大喊一声:“等等,出去把门关好。”这一喊吓得强盗呆若木鸡,屁滚尿流地逃窜。这个强盗事后对人说:“我打家劫舍,历尽风险十几年,从未像这次吓得魂飞胆破。”你看平和的威力竟如此巨大。

静守心房,顺乎自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场”,场静,周围乱也变静;场乱,周围静也乱。所以佛家讲“境随心转”,“心净则一切净。”

这里我介绍一件真实的事:一位出身在富农家庭的中学老师,在“阶级斗争”的年代,这“阶级烙印”使他苦恼万分,他拼命地工作,对领导唯命是从,工作出色,学生尊敬,家长叫好,就是评先进,奖福利等方面永远轮不上,内心不平,又不能流露于外,结果疾病缠身,整个消化系统全出了毛病,牙龈肿胀,口腔溃疡,胃窦炎,结肠炎,用了中药西药,口服肠灌就是不见好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政策转变,在善知识指引下,皈依了佛门,他渐渐明白了,结果什么药也没有服,病就不治而愈,为什么?平和啊。我国中医讲的治病就是让“精、气、血”平和。场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生物场是相互沟通影响的。佛法并不深奥,从养生的角度,懂得心静平和,远离烦恼,打牢养生的基础,这是养生的起步。

 

「一夜情」的诸多后遗症

(1)患病风险。“偶尔一次没关系”,这是“一夜情”男女普遍的心态,总觉得一次偷情不会出什么事。由于“一夜情”的发生,常常带有偶然性,因此这“一次”就很可能沾染性病甚至艾滋病。

(2)怀孕可能。“偶尔一次”并非那么轻松简单,不设防的结果是不受道德、法律保护。

(3)心理阴霾。“一夜情”在某些人心目中,被畸形定位成值得炫耀的个人魅力,似乎任何道德规范,都如同禁锢人性的桎梏,“爱我所爱,无怨无悔”,而实际上,这种不可能坦然进行的性关系,在彼此心理上,多多少少会留下如同偷窃者一样的烙印。激情过后,除了担心可能怀孕、患病、被他人知晓外,如何面对现在或未来的伴侣,这段不合法的性经历,该深深掩埋还是从容道出,总归是潜藏心头的一块巨石。“我好后悔”,这是当事者经常事后才发出的叹息。

(4)一夜情对女孩的伤害很大。一定要守住纯洁之身。现代社会,崇尚男女平等,许多女孩希望和男人一样,追求快乐而盲目开放,以为自己也可以享乐、玩弄男人,以为自己和男人一样平起平坐了。其实,大自然创造了男人和女人,身心两方面是有本质区别的,很难达到一样平等,以佛法而言:虽然佛性平等,但因果并不平等。

因此,开放享乐对女孩的伤害很大:

肉体伤害:根据联合国“生殖权和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指出,每10个接受危险堕胎的女人中,就有1至5人患上并发症,如脓毒、大出血、不育症、心理创伤,需要长期接受治疗。

此外,生理结构的差异导致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得艾滋病、性病。

心灵染污:当女人把第一次给了一个人,她会在心里隐隐认定,“我是他的”。对女人来说,这是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一份情,因为她给出的是今生的“唯一”,以后即使再有其它男人,也永远无法与他相提并论。她会拿丈夫与以前的男人比较。不开心了或吵架了,就会想到以前的男人。据统计,有过超过两个男人以后,结婚后红杏出墙的机会极大,这样还有什么幸福的婚姻呢?

男人的鄙视:男人永远有处女情结。男人在乎也好,不在乎也好,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你不是处女,他对你的投入会大打折扣。女人的处男情结总是相对弱一些,这也许是大自然和社会文化传统赋予的差别吧。

因果报应:因“一夜情”属于邪淫行为,因此必将在今生或来世,承担因果报应。其主要后果有:婚姻不幸福;身心不安;家中多口舌之争;人际关系差等等。并且它易使人堕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

出于家庭幸福、身心健康和未来果报的考虑,一定要远离“一夜情”,切莫做“一失足成千古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