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妈妈」缺的三样东西

“中国妈妈”都是极爱孩子的,甚至会爱得死去活来。但是,在我看来,“中国妈妈”对孩子的爱里面,缺了三样东西:

第一样东西,是“平常心”

小时候听过一个字谜,谜面是:“和尚多一条巾,道士多两只眼,本是平常两个字,难死秀才千千万。”谜底是什么?就在谜面里,“平常”是也。“道士”即“倒士”。平常心大家好像都知道,平时口头也经常说到。其实,真正做到平常心是很难很难的。平常心很不平常(只有理解了很不平常后,它才真正是平常的)。所谓平常心,就是凡事不区别、不挑剔、不计较、不刻意的心,说白了,就是“怎么都可以”。有了平常心,我们做人做事就比较从容、淡定、洒脱,空间就大;反过来,没有平常心呢?自然就容易紧张、局促、小器,空间就小。

试问一下:我们现在的家长爱孩子,是“怎么都可以”吗?显然不是,而是“怎么都不可以”。我们的家长爱得比较功利、比较刻意。他们对孩子有很多、很严苛的要求,只能这样这样,不能那样那样,清规戒律极多。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他们心里有很多张家长李家短的分别: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贵、那个便宜;这个第一,那个第二——全是算术问题。算术就是算计。爱算计就没有平常心。

打一个比方,咱家对门有个孩子叫张小明,跟咱的孩子是一个班的。好了,我们的比较就没完没了了:比个头、比长相、比聪明、比成绩,成绩里面还可以比语文、比数学、比英语、比大考、比小考等等。“隔壁家的孩子”永远是中国儿童的噩梦;咱家孩子的噩梦就是“张小明”。

缺的第二个东西,是“慈悲心”

什么是慈悲心?就是对地球上所有人、所有生灵、所有事物的善良、悲悯之心。

说白了,就是“心善”。中国妈妈也心善,但并不博大,比较狭隘,往往有单一的指向性、投向性,更多的只对自己的孩子;对于自己孩子以外的人和物,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关注度、那么多善心了。

打一个比方,我们爱自己的孩子,而对张小明可能就不那么爱了,或者表面还好,潜意识里没有那么好,因为在我们心里,让自己的孩子把张小明从各方面比下去正是我们的目标,这里有我们藉以找到心理平衡的参照系。

缺的第三个东西,是“公正心”

公正心的反面是不公正、偏袒、偏护。中国妈妈爱孩子,经常不顾原则、牺牲原则,不考虑社会公平正义。当自己的孩子出现了问题需要有人来干涉、来处理、来解决时,我们会本能地偏护孩子。

打一个比方,咱家的孩子考试偷看张小明的卷子,被老师发现了,把家长请去。我们可能没有去教育孩子,反而抱怨张小明故意“放水”让咱家孩子看:“这不是把我们给坑了吗?”

缺乏平常心、慈悲心、公正心,是中国妈妈爱里缺的三个东西。这三个东西翻译过来,相当于西方传统文明里“自由、平等、博爱”的三大公理。没有平常心,牺牲的是孩子的自由;没有慈悲心,牺牲的是社会的博爱;没有公正心,牺牲的是人际关系的平等。爱得功利、爱得自私、爱得偏袒,这是中国妈妈爱的三大通病。

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的“爱”其实是围绕自己转的,是有攻击性、有杀伤力的,所谓“爱一半恨一半”。爱的是孩子满足自己意愿的那一半,恨的是背离自己意愿的那一半。说到底,是爱自己。多少中国的儿童,就是在妈妈们爱的拥抱下、爱的旗帜下、爱的承诺下、爱的借口下,被整得死去活来!

20则哲理段子

善于谋人,有容乃大。分享20则哲理段子,或许能帮助你看清生活:

1、一位印度老人对孙子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两只狼,他们残酷地互相搏杀。一只狼代表愤怒、嫉妒、骄傲、害怕和耻辱;另一只代表温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爱。小男孩着急地问:“爷爷,哪只狼更厉害?”老人回答:“你喂食的那一只。”

2、一个年轻人问一个得道的老者:“智慧哪里来?” 智者说:“精确的判断力。” 年轻人又问:“精确的判断力哪里来?” 智者说:“经验。” 年轻人再问:“经验哪里来?” 智者说:“错误的判断。”

3、老和尚问小和尚:“如果你前进一步是死,后退一步则亡,你该怎么办?”

小和尚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天无绝人之路,人生路上遭遇进退两难的境况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是路。

4、豁达人生必须把握五个要点:

①当识人,识人不必探尽,探尽则多怨。

②当知人,知人不必言尽,言尽则无友。

③当责人,责人不必苛尽,苛尽则众远。

④当敬人,敬人不必卑尽,卑尽则少骨。

⑤当让人,让人不必退尽,退尽则路艰。有境界,能看远;有肚量,能看宽;有涵养,能自持;有锋芒,能内敛。

5、心理学家给恋爱中男女的6条建议:

①不要轻易说出“分手”两个字。

②不要因为你很生气而不接电话。

③不要相互猜忌,请彼此绝对信任。

④不要小肚鸡肠,请你能够宽容对待彼此。

⑤不要互揭伤疤,因为那样除了疼痛以外毫无意义。

⑥不要过于理智。

6、受益一生的十个好习惯:

①不要轻易剥夺他人的希望。

②不要指望生活会是完全公平的。

③生气时不要作出决定。

④保守秘密。

⑤定期存钱。

⑥及时承认错误。

⑦用你希望别人待你的方式去待别人。

⑧凡事先作计划,尽量将目标视觉化。

⑨不要太依靠记忆,要办的事写下来。⑩每天提前15分钟上班。

7、如何修炼沉稳?

①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②不要逢人就诉说你的困难和遭遇。

③在征询别人的意见之前,自己先思考。

④不要一有机会就唠叨你的不满。

⑤重要的决定尽量先商量,而后再发布。

⑥讲话不要有任何的慌张。

⑦自信是好,但是别忽略别人的想法。

⑧人无高低,对人对事,别忘了礼貌。

8、人生八大经典理念:

⑧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⑦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

⑥风雨,不是天象,而是锤炼;

⑤日出,不是早晨,而是朝气;

④云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怀;

③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②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

①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

9、德川家康遗训:

①人之一生,如负重远行,不可急于求成。

②以受约束为常事,则不会心生不满。

③常思贫困,方无贪婪之念。

④忍耐乃长久无事之基石。

⑤愤怒是敌。

⑥只知胜而不知败,必害其身。

⑦常思己过,莫论人非。⑧不及尚能补,过之无以救。

10、心理提示四则:

①活鱼会逆流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②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③走在光滑的冰面上容易摔倒,是因为上面没有坎坷。

④环境永远不会十全十美,消极的人受环境控制,积极的人却控制环境。

11、职场心理暗示:

①学历代表过去,财力代表现在,学习能力代表将来。

②所见所闻改变一生,不知不觉会断送一生。

 

 

③没有目标的人永远为有目标的人去努力。

④没有危机是最大的危机,满足现状是最大的陷讲。

⑤下对注,赢一次;跟对人,赢一世。

⑥老板只能给你一个位置,不能给你一个未来,舞台再大,人走茶凉。

12、弘一法师智慧之言:

①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②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③不近人情举足尽是危机,不体物情一生俱成梦境;

④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⑤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⑥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⑦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13、处世十要领:

①守时,是做人的信誉;

②找方法,不找借口;

③微笑,让你友好而自信;

④反省,每天总结自己;

⑤敢于担当,错误面前负起责任;

⑥换位,考虑对方感受;

⑦诚信,培养恪守公信力;

⑧控制,善于调节自我;

⑨分担,经常也做一些“份外事”;

⑩进取,不消极不懒散。

14、人生五耐:

①耐冷:事态炎凉,要随遇而安,坦然处之。

②耐苦:面对苦难百折不挠,终有云开日现的时候。

③耐燥:面对浮躁心静如水,不为钱权利所诱所累,笑看云卷云舒。

④耐烦:宰相肚里能撑船,他人气我我不气。

⑤耐忙:潇洒自然,活跃思维,享受忙碌。

15、哈佛管理世界之胆识培养:

①不要常用缺乏自信的词句;

②不要常常反悔,轻易推翻已经决定的事;

③在众人争执不休时,不要没有主见;

④整体氛围低落时,你要乐观、阳光;

⑤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因为有人在看着你;

⑥事情不顺的时候,歇口气,重新寻找突破口,就结束也要干净利落。

16、情绪的自我管理:

①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零,过一分钟后恢复正常。

②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情绪,用嘴伤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

③我们的不自由,通常是因为来自内心的不良情绪左右了我们。

④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强大。

17、一位母亲的教女名言:

①不要试图什么都争第一。

②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强大起来。

③学会用真诚的简单对付虚伪的复杂。

④学校的考场上不勤奋有59分,人生的考场上不努力就会不及格。

⑤你打碎碗,妈妈可以原谅;你要是说谎,绝对不行。

⑥谦虚、诚实和勤奋是摆渡人生从此岸到彼岸的三件法宝。

18、做个好娘子的10个标准:

①知足常乐,不给男人过高的要求。

②顺从听话,却不失个性独立。

③知书识礼,尊重对方。

④聪明可爱,也会装疯卖傻。

⑤照顾家庭,尊重父母。

⑥角色多变,本色依然。

⑦爱屋及乌,宽容博爱。

⑧从来没有欺骗过丈夫。

⑨爱对方,包容对方。

⑩帮助男人,成就男人。

19、谁能和乔布斯比勤奋?

乔布斯年轻时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九点半前把一天工作做完。他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自信是对事情的控制能力,如果你连最基本的时间控制都做不到,还谈什么自信?

20、欲成大器者之八律:

①觉人之诈,不愤于言;

②受人之侮,不动于色;

③察人之过,不扬于他;

④施人之惠,不记于心;

⑤受人之恩,铭记于心;

⑥受人之鱼,而学之渔;

⑦识人之才,授之于权;

⑧善于谋人,有容乃大。

67条忠言语录

1、一切快乐,没有比祥和更为快乐;一切享受,没有比宁静更为享受。

2、一个人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一个人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3、一个人的成就,在于日积月累;一个人的成功,在于坚毅不拔。

4、人可以穷,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身可以残,心不能残,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5、人在顺境时往往会得意忘形,所以知本份是做人的根本;人在逆境中常常会灰心丧志,因此常精进是处世的基础。

6、心中满足到处好,人情冷暖任随他,乐观进取直逍遥,威武权势不必怕,行住坐卧要威仪,衣食住行莫浮华,做人处事八正道,慈悲喜舍称无量。

7、人有一分学养,便有一分气质;人多一分器量,便多一分人缘。

8、不如人处勿自叹,须知天外有天;胜于人处勿自傲,当念人外有人。

9、不忧不惧、精进奋发,是?病第一良方;不排不拒、放下执著,是除恼第一秘诀。

10、勿以己之长,而显人之短;勿因己之拙,而忘人之能。

11、以别人的经验,作自己的参考;以别人的成功,作自己的榜样。

12、勿毁众人之名,以成一己之善;勿废天下之理,以护一己之愆。

13、心里要常感念别人的恩德,口里要常赞美别人的长处。

14、以赞叹代替嫉妒,则事事圆满欢喜;以随缘代替执著,则处处方便自在。

15、失败并不可耻,无志才是可悲!成功并不可喜,平安才是可贺!

16、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行难行之道,要有信而无惧;忍难忍之苦,要有容而无怨。

17、失意事,治之以忍;快心事,处之以淡;荣宠事,置之以让;怨恨事,安之以退。

18、立志的人,才有目标;实践的人,才会成功。

19、多一番考验,长一番见识;多一分享受,减一分志气。

20、多欲者,心常不满,不满,招灾也;知足者,欢喜常随,欢喜,纳祥也。

21、在顺境中要警惕自我,在逆境中要奋勉向上。

22、在心量方面,要能容纳不喜欢的人;在做人方面,须具备谦虚卑下的心;在事业方面,要有舍我其谁的愿力。

23、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利莫利于喜舍,乐莫乐于禅悦。

24、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声大;有心不在言表,有才不在现用。

25、最好的礼物是忠言,最好的修养是宽恕。

26、伟大是由血汗堆积,牺牲越多,越是伟大;成功多因勤劳而获,用力越多,越会成功。

27、有苦有乐的人生是充实的,有成有败的人生是合理的,有得有失的人生是公平的,有生有死的人生是自然的。

28、忙,像一把锋利的慧剑,能断妄想的葛藤;忙,是点石成金的手指,能化腐朽为神奇;忙,是营养调身的补品,使人生充满生机。

29、老,非关年龄,最怕的是心力的衰退;小,非关身材,最怕的是志节的不坚。

30、行为可以看出做事能力;言谈可以察知品德修养。

31、谦卑在人前,所向尽通;傲慢在人前,寸步难行。

32、污泥可以长出莲花,寒门可以培养孝子;洪炉可以锻炼钢铁,困境可以成就伟人;苦涩可以蕴酿甘甜,烦恼可以转为菩提。

33、冷静是智能的门户,勤劳是成功的种籽,感恩是幸福的泉源,忏悔是改过的妙方。

 

 

34、不要只看自己,要看大众;不要只看现在,要看未来;不要只做一件事,要做很多件事;不要只听一句话,要听很多句话。

35、即知即行是英才,不知而行是庸才,知而不行是蠢才,不知不行不成才。希望可以寄托于明日,行动必定实践于今日。

36、要如松柏,耐得考验;要如根识,各司其用;要如盲跛,和人互助;要如圣贤,不轻后学。

37、批评不必怕,阿谀才可畏;失败不必怕,无知才可惧。

38、改心换性是改变命运的药剂,回头转身是开创命运的良方。

39、每一个人都是自我生命的艺术家,可以彩绘自己的人生世界;每一个人都是自我生命的工程师,可以塑造自我的美好形象。

40、居心宽大,条条大道;待人刻薄,处处荆棘。

41、邪知邪见,似是而非,使人沉沦;正知正见,明心见性,使人自在。

42、直心是道场,坦诚是净土,欢喜是财富,惭愧是宝冠。

43、语言,要像阳光,能制造光明的见解;语言,要像花朵,能制造芬芳的思想;语言,要像净水,能制造洁净的观念。

44、享受健康不如享受平安,享受财富不如享受书香;享受名利不如享受无求,享受拥有不如享受施舍。

45、肯学肯做就是能干的人;不学不做就是愚昧的人。

46、忠厚不易伪装,忠厚最好的考验是时间,奸佞也非本具;奸佞最好的考验是利害。

47、非份之财是毒蛇,有道净财是资粮。

48、勇者创造命运,弱者依赖命运,仁者静观命运,智者改变命运。

49、待人厚道是美德,令众人敬爱;待人刻薄是缺德,令众人厌恶。

50、为人处事,要能如水;遇山水转,遇岸水转,遇石水转;无论遇到谁,我转。

51、为恶而磊落无惧,则谓大恶;为善而怯懦不前,则谓小善。

52、珍惜福报才会更有福报;珍惜因缘才会更具因缘。

53、看人家的错失,是结怨之源;看自己的不是,是众善之本。

54、看得破的人,什么都是我的;看不破的人,什么皆非我的。

55、苦难折磨的人生,似磨刀之石;多一份苦难,便多一份坚忍;多一份折磨,便多一份毅力。

56、浪费时间可惜;生而不学可惜;学而无成更可惜。

57、若时时原谅自己,必常常迷失自己;若处处厚待自己,必屡屡失却自己。

58、要作正直的君子,敢言、敢为;不做消极的好人,胡涂、昏庸。

59、要做人间的鼓舞者,不做他人的怜悯者。

60、要想成功,必须发奋;要能发奋,必须知耻。

61、往好处看,往大处想,往细处察,往深处解。

62、消磨时间即是糟蹋自己,浪费精力即是摧残自己。

63、真诚中的识见,是大识见;患难中的担当,是大担当。

64、能知耻辱,必能成大器;能知己短,必可成完人。

65、良药苦口利于病,澹泊明志利于心,忠言逆耳利于行,清净无求利于心。

66、每一时间都是黎明,每一挑战都是机会,每一逆境都是考验,每一善行都是创造。

67、惟有爱惜力量,养深积厚,才能蓄势待发,实现理想;惟有爱惜众缘,尊重包容,才能群策群力,共成美事。

 

阿弥陀佛是表什么法

我们今天修净土的人,大家供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表的是什么法?

如果我们懂得这些,就能够触类旁通。阿弥陀佛的头部,表自性本具究竟圆满的智慧;阿弥陀佛的造像,身上也佩璎珞;阿弥陀佛手上拿的是莲花,不是钵。莲花表的意思深,莲花是接引众生,接引什么众生?接引莲花众生。莲花是出污泥而不染,我们的心还被五欲六尘染污,阿弥陀佛接引不是这种人,阿弥陀佛接引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这种人。这是佛经讲的「心净则佛土净」。

佛的形像就很清楚了,你不是莲花,口念弥陀没用,古人讲得很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你念佛,要把你的清净心念出来,《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念佛的目标在哪里?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你用念佛这个方法,能够念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你就是莲花,你就会被阿弥陀佛接引。所以看到佛菩萨的造像,要懂得它表什么意思,你就得受用。你不了解它表法的意义,把它当作神明来看待,你完全错了,你怎么能成就殊胜的功德利益?

 

阿难与摩登伽女

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主要依据《楞严经》、巴利文经典和大正藏第十四卷的《佛说摩登女经》之记录整理而成。阿难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佛陀三十二相,阿难三十相,由此可见阿难少年英俊,相貌庄严。而阿难陀的年轻貌美,也引起了很多麻烦。

据《楞严经》第一卷记载,有次举行大法会后,佛陀带领许多弟子接受波斯匿王的供养,阿难没跟上,于是就单独到舍卫城街上乞食。走了很久来到一个聚落,钵还是空的,阿难又热又饿又渴。刚好前面有一口古井,一位女子正在那儿打水,阿难走到井边,这名女子抬起头看见这位出家人,眼前一亮,心中发出赞叹:“多么庄严的比丘啊!”一念之间,她心里生起强烈的爱念。

这名女子名叫摩登伽女,属首陀罗种姓。依据印度的传统,首陀罗种姓的人为四种姓4中最下阶级贱民,以清扫街路为业,他们既无权诵经、祭祀,不能与四种姓中的其余三个种姓交往,甚至不可以直接将水、饭食等物亲自拿其它三种姓的人。所以当阿难向摩登伽女要水时,摩登伽女犹豫不决,不敢把水供养给阿难。阿难知其原因,安慰她道,“佛陀教导四种姓平等,你虽属首陀罗种姓,但一样可以供养比丘饭食。”摩登伽女听后万份高兴,欢欢喜喜地将水倒入阿难钵中,并瞪着大眼注视着阿难,直到他离开。

摩登伽女回家后,便得了想思病,整日思念阿难,饭食无味,从此失去了人生的乐趣,终日不是忧郁,就是沈思。眼看着花一样的娇容日见消瘦,她的母亲放心不下,再三盘问她究竟有什么心事折磨她。摩登伽女最后才告诉母亲她的心思,母亲设法让她嫁给阿难。母亲知道比丘是神圣不可犯的,女儿这种爱恋之心,根本不可能实现。可是女儿死求活求,一心只爱这位比丘。

母亲爱女心切,只好硬着头皮来找阿难,并说,“我的女儿对你一见钟情,朝思暮想,我愿将女儿许配给你为妻。”

阿难说,“我所持的戒律不可以取妻。”

摩登伽女的母亲哀求阿难说,“你若不取我女儿,她便会自杀,恳请你求我女儿一命。”

阿难十分为难地说,“我随佛出家,身为比丘,不可结婚生子。”

摩登伽女的母亲回来后将情况如实向摩登伽女说明,并劝说女儿死了这条心。可摩登伽女不甘心,哭着对母亲说,“我若不能成为阿难的妻子,便会死去。母亲有大神力,可以求我。”

母亲答道,“天下之道力,无有人能胜过佛与阿罗汉。”

摩登伽女说,“母亲可以念符咒使阿难迷惑,天黑后不许他出门,然后我们便可以成夫妻了。”

摩登伽女的母亲无奈之下,当阿难再次来到她家门口托钵化缘时,她便用邪术迷使阿难迷迷糊糊,身不由己地进入摩登伽女的家,摩登伽女大喜,把自己打扮得如花似玉,来诱惑阿难。阿难心知不妙,不肯依从。摩登伽女的母亲大怒,在门前点燃一堆火,拉着阿难的衣服威胁说,“你再不顺从,便将你投入大火烧死。”阿难心中有若难言,悔恨平时不用功,危难之时力不从心。

阿难危难之时,一心念佛,道交感应,佛陀心知阿难受难,赶紧派遣文殊菩萨到摩登伽女家附近去找回阿难,并且叫所有的比丘要全心一意持楞严咒。此时,阿难正在摩登伽女的室内,在即将破戒时,忽然间清醒过来,马上离开摩登伽女,跑回佛陀的修行地。摩登伽女见阿难忽然离她而去,心中非常难过,来到寺前等阿难。阿难外出托钵,摩登伽女便傻傻地跟在他后面;阿难吓得不敢出门,摩登伽女便在门外等候。摩登伽女一日见不到阿难,便无所适从,大哭而归。

阿难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向佛求救。佛陀问摩登伽女,“你如此苦苦追阿难,为什么呢?” 摩登伽女回答道,“阿难无妻,而我无夫,我和阿难正好可以结为夫妻,请佛慈悲成全我们的好事。” 佛说:“你真的很爱阿难?”

摩登伽女说:“我真的非常爱他。”

佛说,“阿难没有头发,你若肯剃除秀发,你和她一样了,我才可以让阿难娶你为妻。”

摩登伽女毫不犹豫地答道,“为了阿难,我什么都可以做。”

佛陀说,“那么回家告诉你母亲,剃发后再回来。”

摩登伽女回家后,请求母亲为她剃除秀发。摩登伽女的母亲非常伤心地说,“女儿的头发犹如孔雀的羽毛,理应小心保护才对。你美若天仙,国中英俊男子那么多,我一定能帮女儿找一个如意的郎君,又何必苦苦的要嫁给一个沙门呢?”

摩登伽女回答说,“我生为阿难的人,死为阿难的鬼。今生我非阿难不嫁。”摩登伽女的母亲一边流泪,一边替女儿剃下秀发。

摩登伽女剃光头发后,高高兴兴地来到佛面前说,“我已落发,请佛陀履行您的诺言。”佛陀问摩登伽女,“你爱阿难什么呢?”

摩登伽女答道,“我爱阿难明亮的眼睛,我爱阿难英俊的鼻子,我爱阿难迷人的耳朵,我爱阿难甜美的声音,我爱阿难高雅的步伐,我爱阿难的一切。”

佛陀问,“阿难眼中的眼泪不净,鼻中的痰不净,口中的唾液不净,耳中的耳垢不净,身内的屎尿肮脏不净。婚后行不净污秽,生子后便生老病死等苦,由此观之,阿难的身体有何值得爱的?”

为了进一步引导摩登伽女领悟不净观,佛陀叫人把阿难的洗澡水端出来,问她:“你既然那么爱阿难,这盆水是阿难的洗澡水,你就将它喝下吧!”摩登伽女吓了一跳说:“佛陀,你是大慈悲者,这么脏的水为何叫我喝呢?”

佛说:“每个人的身体原本就是这么脏的,现在阿难健康时你就已经嫌脏了,那他将来老死败坏时,你又将作如何想呢?”

摩登伽女听了佛的话,忽能观察人身的不净,再也爱不起来─原来阿难的身体一样这么脏,那还有什么可以爱的?从此爱念、贪念都消除了,顿然开悟,真的出了家,证了初果。

爱吃素食的康熙

中国皇帝的膳食讲究山珍海味、色香味俱全、奢华气派,但清朝的康熙和乾隆却偏爱素食。据说乾隆曾到扬州天宁寺,住持请他吃素菜,乾隆吃得很满意,对主僧说:“蔬食殊可口,胜鹿脯、熊掌万万矣!”

另有记载说,扬州某古寺有一名叫文思的和尚,善制各种豆腐素菜,特别是用嫩豆腐、金针菜、木耳等原料做成的豆腐汤,味道鲜美,受到乾隆赞赏,一度把“文思豆腐”列入宫廷菜单之中。

康熙皇帝玄烨,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代君王,又是对医学颇有造诣的“医生天子”,尤其是他的饮食观,于今给人以启迪。

康熙非常强调饮食对健康的作用,反对随意摄取,主张合理饮食。

一是节饮食。在康熙的生活中,表现为不追求珍馐厚味,在他的食物谱中不见马牛羊、鸡犬豕之类的厚味,有的是果蔬食品。他说:“……养生之道,尤以饮食为要义,朕自御极以来,凡所供馔肴皆寻常品味。”他强调“适可而止”。他说:“所好之物,不可多食”。

二是慎饮食。这是对食物的审慎,亦即对食物质量的要求。首先强调要排除饮食中杂质,尤其是水。他认为“饮食物中,水为最切。”他对各地贡来的水和巡行在外用的水,定有自己的制取方法和定夺标准,并著有《水性记》一文而载入史册。

其次为多吃粗粮和蔬菜水果。康熙主张老年人饮食宜淡薄,多吃蔬菜、水果对身体有益。他说,他之所以到老而犹健壮就是这个原因。还有就是禁烟酒。康熙本来是吃烟的,他说,幼时在养母家就吃过烟,为戒别人吃烟,首戒自己,“欲法令之行,惟身先之。”

烟与酒相比,他更恶旨酒(美酒),“清淡作饮馔,偏心恶旨酒”,就是他决心禁酒的写照。这是因为他认为酒有“乱人心志”和“致人以疾”的坏处。

康熙有一个很好的生活习惯,即进膳后,自觉保持良好的心态,只讲开心事,只说开心话,或者欣赏自己喜爱的古玩字画,他认为这样可以帮助消化。并说:“朕用膳后必说好事,或寓目于所爱珍玩器皿,如是则包含易消,于身大有益也。”

 

把仇恨写在沙上

阿拉伯传说中有两个朋友在沙漠中旅行,在旅途中的某点他们吵架了,一个还给了另外一个一记耳光。

被打的觉得受辱,一言不语,在沙子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 他们继续往前走。直到到了沃野,他们就决定停下。被打巴掌的那位差点淹死,幸好被朋友救起来了。被救起后他拿了一把小剑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一旁好奇的朋友问到:为什么我打了你以后你要写在沙子上,而现在要刻在石头上呢?另个笑笑的回答说:当被一个朋友伤害时,要写在易忘的地方,风会负责抹去它;相反的如果被帮助,我们要把它刻在心里的深处,那里任何 的风都不能抹灭它。

朋友的相处伤害往往是无心的,帮助却是真心的,忘记那些无心的伤害;铭记那些对你真心帮助,你会发现这世上你有很多真心的朋友…

 

把烦恼送给他

有一对年轻夫妇同在一所小学里教书,虽然待遇不高,但是每天夫唱妇随地上下班,倒也愉快。隔壁的大楼里住了一位董事长,每天为钱苦恼,怕被偷、被抢,所以生活得很不自在。

有一天,他听到隔壁传来愉悦的歌声,非常不高兴地说道:“他们住得如此简陋,生活得如此清贫,还弹什么琴、唱什么歌?我住在高楼大厦,有地位、有钱,为什么这么苦恼呢?”

他的秘书忍不住开口:“报告董事长,如果您嫌苦恼的话,可以把烦恼送给隔壁的夫妇啊!”

“怎么把烦恼送给他们呢?”

“您可以送给他们一百万元,反正一百万对您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

”董事长勉为其难地决定试一试。

这对甜蜜夫妻一夕之间得到一百万,欢喜得不得了,整个晚上无法安眠,不知道要将一百万藏在哪里,放在枕头下、床底下、抽屉里、柜子里,到处都不安全。就这样折腾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天亮,这对夫妻终于有了一个醒悟,决定把这一百万元还给董事长,并说:“这是您的烦恼,还是还给您吧!”

虽然世间钱是一种烦恼,但是有钱却可以帮助别人,为他人服务。所以说“法非善恶,善恶是法。”如果我们能把金钱善加利用,多做功德,那么再多的金钱也不会有烦恼。

 

把起心动念转向清净美好

我们有些修法仪轨里有这样的观修方法:所有的色相都是佛相,所有的音声都是咒语,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智慧,一切都要观为圆满清净。为什么这么观呢?因为我们觉得佛相、咒语、智慧都是最好的。实际上万法都是好的,没有不好的,都要观清净,观圆满,是这个意思。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是快乐。这叫解脱,这叫成佛。

我们说观清净,观圆满,不是非清净、非圆满的观为清净圆满,而是本来就是清净的,本来就是圆满的。事事都是好事,人人都是好人。都在表法,都在帮你消业,让你开悟。有困难,有痛苦好事。如果没有遇到困难,没有痛苦的话,你怎么会想解脱?如果没有坎坷,没有挫折,怎么能生起出离心?自己有智慧,能把握住的话,伤害你是帮你消业,说你的缺点是让你开悟。

我们在解脱的路上,成佛的路上,这些批评也好,伤害也好,欺骗也好,都是鞭策,让我们进步,让我们成长,让我们成功。

有智慧、有修行的话,没有坏事,都是好事;没有坏人,都是好人。

好与坏,清净与不清净都是念。念一转,境就变了,当下就是西方刹土,极乐世界。你的心还没变,念还没有转,所以这个境就转不了。慢慢来,这就是业障。业障消了,本性光明自然会显现。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修,不能再懈怠,不能再浪费时间,不能再继续造业。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凡夫,所以能力肯定有限,肯定有做不到的地方。但是我们要努力,要前进,要忏悔。我们修行的过程也是一场战争。我们拿正知正见的武器来对付邪知邪见这些敌人,肯定有胜利的时候,也肯定有失败的时候。慢慢地培养正知正见,这些烦恼、习气都会慢慢减少,这就是进步。

 

把妄念止住、减少

修行不是在形式上,修行在哪里修?在起心动念之处。念头才起,你把这个念头立刻转成阿弥陀佛,你就觉悟了。

古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你是凡夫,凡夫哪有不起念头的道理?要是念头不起,你是圣人,你不是凡夫了。凡夫总是妄念纷飞,所以修行第一个,是把妄念止住,把妄念减少,减少到最后一个妄念都没有。

其次要懂得把妄念修正为正念,譬如起心动念想到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好处,这是妄念,我要把它修正过来,修成正念。

什么是正念?起心动念想到众生的利益、众生的好处,不想自己,这个念是正念。经典上所说的,佛菩萨所讲的,念念都是利益众生,没有一念是为了利益自己的。大乘经上说自己也是说众生,为什么?自他不二,生佛一体,众生跟佛是一体。

泰国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