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艰险的学问僧

学佛要精进,而精进需要忍辱与耐力;其实做什么事都一样,若不能忍辱、没有耐力,精进的心就无法保持恒久。忍耐的确是促进成功的一股大力量。

历经颠沛 求法不退

近百年前,日本有位年轻的学僧,他对佛法的研究十分专注。他知道佛经是来自印度,传至藏地、中国,再传到日本。所以都经过中文翻译后,再翻成日文。他常想:经过辗转翻译,经文译法是否都正确?内涵可有流失?他愈想愈怀疑;愈有疑问就愈想探讨究竟,找出合乎正道的佛法。

因此,他提起勇气,要前往保存经典最完整的藏地取经求法。当时藏地是个很神秘的地区,从不与外界来往,甚至有些外人到了边界就被抓起来。他只好设法先到尼泊尔之后,乔装成尼泊尔人,混入难民区和乞丐营里。他不惜在污秽恶浊的环境中生活了三年,学会当地语言,打听往藏地的路程,并了解藏地民俗,不敢让人知道他是外地人。

三年后,一切准备就绪,在春天时出发。喜马拉雅山一带的春天,山巅所见仍是白雪一片;夏天,远方山岭依旧白雪皑皑,但他为了要得到真正的佛法,不畏艰辛地继续走在崎岖的道路上。他立下坚定的誓愿,再辛苦的路也要向前走。到了冬天,天寒山危路难行,他虽然穿着很厚的皮靴,不过因长途跋涉,脚底起满水泡、皲裂,痛彻心髓。

有时候雪深及膝,踏下去很难再举起脚来,可说是寸步难行。但他还是凭着无比的毅力,不断地向前走,虽然很辛苦,但心中唯有一个念头支撑着他??要取得真实、原文的佛法。

好不容易越过喜马拉雅山,看到前方有一个帐棚,他正高兴,要向前走时,忽然碰上强盗,粗声粗气地问他:「你来这里做什么?」当时他并未因惧怕而退缩,反而急中生智,说:「我要来找一位很久没见面的仁波切。」这位仁波切是大家尊敬的人,对方听到也是敬畏三分,变得很和善,还请他进帐棚,泡奶茶、拿点心供养他。

道路仍然崎岖,而且必须越过一座一座的高山,才能到达藏地平原。他咬紧牙关再向前走,体力几乎耗尽了。果然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终于到达目的地。

在拉萨,他想尽办法进入当地的大学,用功钻研,学习经典,终于学成,这位就是「河口慧海」禅师(1866~1945),后来回到日本毕生致力于弘扬佛法。

河口慧海禅师可说是用自己的生命,换取真实的佛法经典,这都是有无比的耐力、毅力所成就的。

 

不信佛的人,才会造恶业

我们学佛,“信”摆在第一!净宗法门讲“信愿行”,第一个是要相信自己,第二个是要信佛。

一定要信佛!信佛要常亲近佛,现在佛不在我们面前,我们怎么样亲近他?我们每天读经,读经就是听佛的教训,这是亲近佛;我们每天念佛,念佛就是亲近佛。现在学佛的人多,有成就的人少,原因在哪里?信佛的人很少,不要说是在家同修信佛的人很少,出家人也不例外。

我当年受戒之后,到台中拜谢李老师,见面第一句话,老师就叫我要信佛。我学佛那么多年,一出家就教佛学院,又受了大戒,怎么还叫我信佛?他老人家给我解释:信佛非常不容易,有许多出家人一直到老死都不信佛。

信佛,他怎么会造恶业?怎么会堕三途?只有不信佛的人,才会造恶业、才会堕三途,所以信佛非常不容易。“要真正信佛”,这是从前李老师常常提醒我的。什么叫信佛?佛在经上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我深信不疑,佛教我怎么做,我就要百分之百地做到,这叫信佛。

如果天天读经,做不到,读是一桩事情,讲是一桩事情,自己行为又是一桩事情,这叫“阳奉阴违”,这叫“欺骗三宝”,那是造罪业,哪里是修行?

所以修行,我们真正好的同学,希望在这一生当中成就,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跟他学,不能跟世间人学。

 

不要「误解」修行

很多人对“修行”这个词严重误会,以为每天把早晚课做好,每天读多少经、念多少佛、拜多少佛,这就是修行。这样的修行,贪嗔痴三毒烦恼没有减少,还是堕三途。

这样的修行是有点福报,在畜生就变成人家的宠物,很享福。所以我们一看到人家的宠物,我们知道,前世是念佛的,修行的,愚痴没有改过来。你看到山神、土地神、人家供的这些神,就晓得这是前世学佛的。

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贪心没有断。所以一定要知道,真修行是改习气。

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只有讲经教学,没有形式;形式上大众在一起修行,是以后祖师大德们提倡的。修行是个人事情!自己认真努力断烦恼,把自己的贪嗔痴习气除掉,这才叫修行。

 

不要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一个旅店。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

晚上归来,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浑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面的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会没有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摔伤呢?”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淋湿而摔伤了呢?”

拿拐杖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时,我因为没有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摔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走时我细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常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乎所以。

 

不要忽略了自己的优点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到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摇摇头。“历史,地理怎样?”青年还是摇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父亲的朋友接连发问,青年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住址写下来吧。”青年写下了自己的住址,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的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

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要一些小优点,但由于自卑常被忽略了。其实,每个平淡的生命中,都蕴涵着一座丰富金矿,只要肯挖掘,就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

 

不要刻意去希求

佛常常教诫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要知足,不要刻意去希求。为什么?你心里面没有希求,没有希望,也就没有失望。

“没有希求,就没有失望”,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对于世出世法没有希求,随缘随分,所以一生过得很快乐。

世间一般人,讲经说法弘法利生,总有希求,心不清净。佛度一切众生,并不希望你快快成佛,为什么?佛有愿,没有求——你成就,很好;你不成就,慢慢来,不着急。

 

佛是有愿无求,无求就随缘,这个就得大自在。

佛有愿没有心,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佛要是没有愿,弘法利生的工作就不能推动;佛虽然有大愿,但对于众生是一无所求——佛愿你快快成佛,你不成佛,他也不着急,这一点我们要学他的本事。

 

不要轻视造恶的人

一生造作恶业的人,临终地狱相现前,他能转得过来吗?有,是有这种人,太少了。那一转过来可不得了,他就大幅度上升了,比一个平常念佛求生的人果位要高。因此,我们不能轻视造作罪业的人,说不定他往生的时候地位超过我,这是真的。

我们也能够联想到,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发生?肯定是过去生中曾经修过净土,生生世世他这个净宗底蕴很厚,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善缘,全遇到恶缘,学坏了;临终这个时候有人一提醒他,阿赖耶识宿世的善根引发起来了,他才能做得到,没有宿世深厚的善根不可能。

 

所以不是每一个作恶的人临终都能回头,那么短的时间,这一?那时间,真回头了。我们中国古人常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是个作恶的人,一回头是大好人,好人当中的好人,一般的好人都比不上他。这就是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可能的,不是比喻话。

 

不要让神通成为成就的障碍

出离心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发出来的,通过四外加行的修法,才能修成出离心。修四无量心,尤其是修慈悲心,才能修成菩提心。通过消业积福,业障小了,福报大了,有上师的窍诀了,才能证悟空性,才能证悟一切法的真相和真理。我接触过的人当中,也有直接修气脉明点的,结果把自己的身体修坏了,身心都有问题了。不要这样,一定要从基础开始,详细地学四外加行,反复地听,不断地思惟、体会,这样才能改变人生,改变一切。

什么也不懂,马马虎虎地坐着有什么用?也许会进入一些状态,进去的时候没有思想,没有念头,特别舒服,特别清净,有的人就执着那个状态。但是因为没有出离心、菩提心,没有智慧,从禅定中出来了,烦恼依旧,习气依旧,一接触外界环境,还是跟以前一模一样。这不是究竟的解脱。真正的佛法是能对治烦恼、对治习气的,你念了、学了、修了,烦恼减少了,习气改变了,虽然还没有彻底断除,彻底改变,但这已经说明你有修行了,你得到正法了。坚持修下去,有一天你肯定会战胜这些烦恼和习气,达到究竟的解脱与圆满。

刚才说的那些禅定境界很普遍,四禅八定都属于是世间的。也许能修成一些神通神变,但是死亡以后只能升天,这并不是解脱。没有出离心、菩提心,没有证悟空性的时候修禅定,对一个修行者来说,是解脱最大的障碍。

你有神通神变了,解脱就难了。因为你还没有证悟空性,一定会执着这些。你连暂时的利益都那么执着,放不下,修成神通了,你能放得下吗?神通才是大名利、大财富啊!你还没有出离心,对这些还特别贪恋;没有菩提心,对这些还特别自私;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还特别执着,一定会利用神通神变搞世间法,去造业。你没有神通神变的时候,造业也没有太大的力量;你有神通神变了,通过这些造的业就更多了,修行上的障碍就更大了,下场会更悲惨,死了以后会变成鬼神。你觉得他们有神通神变挺厉害是吧?但是他们的痛苦,我们无法表达,无法形容,他们是饿鬼道的众生!

证悟开悟之前不能修神通,即使有了也不能用,佛特别禁止这件事,怕造业,怕障碍解脱、成就。

 

证悟开悟以后自然会有很多神通神变,但是那个时候对你来说都无所谓,都是一场梦、一场戏,不会障碍你,不会影响你,之前一定会影响你,一定会障碍你。

本来有些信佛的人就容易喜欢神通,佛如果示现神通,信佛的人就更会去追求这些神通,就不能解脱、不能成就了,所以佛特别反对。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一个小阿罗汉怕听佛的开示迟到,就通过神通飞过来了。佛让他回去重新走过来,才可以闻法。佛就是这样反对神通,因为怕修偏了。

很多人都特别爱搞神通,尤其是汉地的有些居士。如果你是个真正想成就、想解脱的人,就一定要去修正法,不要总是去算命。佛已经跟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还用问吗?算命也有算得很准的,但是没有必要。佛已经说完了,佛的神通是最大的,不管是世间还是出世间,不管是工作上的还是生活上的,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法都告诉我们了。“前世不修今生苦,今生不修来世苦。”所有的这些都是有因缘果报的。你查这查那没有用,他们也许能给你查出来,但是没有办法解决根本问题。

相信因果,相信轮回,一心念佛,一心修行。发现自己的错误,这叫开悟;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叫成就。毛病越少命运就会越好。多看自己——看自己的不足,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看别人优点,看别人的功德,这样才能慢慢改正所有的缺点,才能学会所有的功德。功德、福德圆满了,所有的缺点、毛病都没有了,你不就圆满了吗?

命运不是不能改变!有的教派里讲,命运是不能改变的,佛不承认。有的教派里讲,改变命运就要靠神、仙,佛也不承认。其他教派也讲了很多改变命运的方法,佛都不承认。佛讲,所有的众生都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自己才是命运的主宰者,改变命运不能靠别人,完全靠自己。佛讲,要改变命运,就要改变自己的毛病,你的烦恼、习气、毛病越少,命运就越好;你的烦恼、习气、毛病越多,命运就越不好。

 

不要生活在过去

在太平洋布拉特岛附近的水域里,生活着一种鱼,它的名字叫王鱼。

王鱼是天生的魔幻大师,它能吸引一些较小的动物,贴附在自己身上,再慢慢地将它们吸收为自己身上的鳞片。有了鳞片的王鱼,比没有鳞片的王鱼体积至少大四倍。

可是,当王鱼年老时,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鳞片便慢慢地脱离鱼身。它也试图做一些努力,不让这些附属物离开自己膨胀的身体。但是,一切都无济于事,最后附属物脱完,它重新回到原来那个较小的体形。

失去了鳞片的王鱼,变得痛苦不堪。因为它失去了盔甲,再也无法适应眼前的水域世界。在鱼群中,它显得极为特别,游得非常不自然。鱼一旦不能在水中畅游,还有什么乐趣?于是,王鱼选择了自残,往岩石上猛撞,故意去冲撞其他鱼类,挣扎数日后死去。

凡是亲眼目睹这一过程的人,都觉得王鱼的下场太惨,落差太大。但是,却不知道有几个人会将王鱼的情形和人相联系。

其实,人的一生有很多情景很像王鱼。名誉、地位、金钱,当这些东西到来时,会使人变成了另外一种模样,比以往高大数倍,甚至威风凛凛。

 

问题是,总有一天,它们要脱离人而去。

因此,人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永远不要迷失自我地生活在过去,应该用积极地心态展望未来。能保持自我本色,就不必掩盖无能,人身上有缺点并不可耻,敢于面对,勇于承认自身的错误和缺点,这是智者的心态,也是勇者的行为。

把自己的现在和未来掩盖起来而怀念过去,这种做法可以给心灵安慰,但是善于给自己找借口,掩饰自己不得不面对的当前,就越会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不利的影响。

如果你追求的幸福是处处参照他人的模式,那么你的一生都会悲惨地生活在他人的世界观里。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面貌都是由自己塑造而成的,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秉持本色,这是一个人平安快乐的要诀。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就是你,无须按照别人的眼光和标准来评判甚至约束自己,更无需效仿别人。倒不如保持自的本色,做一个真正的自我。当有一天,有些东西不得从我们身边消失时,才不至于自己把自己吓得不敢正视当下的人生,而让自己沉沦在阴暗的过去。

 

不要说别人过失,一切错误都归自己

学佛之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以辱骂别人,人人都是菩萨,唯我是凡夫。别人背后诽谤我,当面骂我,也不要还口。不要生嗔恨心,要欢喜赞叹,他真是大菩萨,来给我消业障。

不要在背后说别人的常短与是非,如果你与他有缘,以后见面你要以恭敬心好言相劝,他接受了,你功德无量。他不接受,你也决不强求,也可以在他八识田种下善因。

不要说谎话,说谎话不是好习惯。但为了利益众生,又当别论。如有人看见室内有一只蚊子,就说:“我非把它拍死不可。”可是,转眼间蚊子不见了。这时你看见了,但千万不要告诉她,告诉她既造了口业又造了杀业,对于如此狠心之人,只有哄骗她,就说不知道。对她说谎话不但没过失,而且有功德。

不要以华丽的言辞,荡人心志。不要说笑话,不要告诉别人杀生的方法,不要讲淫欲的事情。

不要说众生的过失,更不要说出家人的过失。

 

口业也能让人下地狱的。

人与人相见,总是喜欢别人赞叹自己,自己又爱说别人的是非。谈得津津有味,讲得眉飞色舞,还以为自己功德无量呢。不知自己以造下了许多口业与下地狱业因了。

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说法与做法,也不赞叹,也不反对。如果他真与你有缘的话,找实当的时候再向他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来,他能接受,阿弥陀佛。他不接受,也不强求。

凡夫庶子,什么都不知道 。《法华经》说:“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不知道的不说,知道的,该说则说,不该说则不说。说对了功德归于众生,说错了自己忏悔。为利益众生不可多说一句,也不可少说一句。

不要说别人的过失,一切错误都归自己,万事不可怨天忧人。口业也能使人下地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