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婆绝师傅加持的蜂王手镯

【圣物名称】蜂王手镯

【材料】真蜂王、塑料、符管

【加持高僧】 龙婆绝

【开光年期】佛历年2556年(公历2013年)

【功效】

龙婆绝师傅加持的蜂王手镯,效力相当不错,价格也不贵。此手镯有招财避险功效,并且增人缘,改运也有一定效果。

可助好运,增进人缘感情。在泰文中,黄蜂的寓意很好,代表着接金接银,因此泰国人视黄蜂为招财的吉祥圣物,佩戴黄蜂佛牌即可招财吸财,增加财禄。掩面佛牌可有效的辟邪避险,驱除霉运厄运,挡险化灾。防小人,防周围一切不好事物的发生,极为适合本命年,以及犯太岁的朋友佩戴。可有效的为佩戴者化解周遭的一切不利因素,扭转局面。还可招正偏财,守财,旺财运。

【心咒】无

【供奉】不需要

龙婆绝

龙婆绝

龙婆绝

龙婆绝

龙婆绝

龙婆绝大师是瓦史沙汤前任主持的弟子。成为森林僧修行之前一直在瓦史沙汤学习佛理,之后为了提升法力,前往泰北的森林修炼,还曾到过柬埔寨以及老挝等地潜修。修行约有10年有余法术大成这才回到班潭府。

龙婆绝大师主修的法门是挡险与招财方面的。早年在瓦史沙汤修行时对蜜蜂很有兴趣,后来龙婆绝便用蜜蜂的造形督造了很多佛牌及圣物,很多人称之为“招财蜂”。除了招财蜂以外,龙婆绝的拉胡也相当出名,这也是因为龙婆绝的法门师承拉胡王的原因吧。

龙婆坤 2555年 自身金牌

【圣物名称】龙婆坤自身牌

【材料】包金金属

【外壳】防水壳

【加持高僧】 龙婆坤

【开光年期】2555年(2012年)

【功效】招正财,招偏财,助事业运,避险,助人缘,保健康非常有效。

【心咒】无

【供奉】不需要

龙婆坤自身牌

龙婆坤

龙婆坤

 

在泰国佛教历史中,传奇高僧屡代皆有,而如今在世的只剩下龙婆坤(又称扑头和尚、龙婆官)大师。在泰国无数善信奔波于龙婆坤大师寺前只求大师给予祈福或扑头,就连泰国国王面见大师都会虔诚跪下让大师为其祈福。时至2013年,龙婆坤大师因年事已高多次入院治疗,能亲自见到这位泰国传奇高僧的人已不多,年过90的龙婆坤大师拥有非凡的法力,其督造加持的任何佛牌都内藏神秘力量,等同天神赐予的祝福。

传说圆寂后可成仙佛的龙婆坤大师,生于1923年。大师母亲在怀孕前,曾梦到有位天神,慢慢飞到她身边,与她说:“你们夫妻多世以来广行善事,今天特意来送上一份礼物,这份礼物是将来的佛门至宝,可广传佛法”说完取出一粒水晶送给龙婆坤大师母亲。母亲梦后不久便怀身孕,经十月怀胎便诞下现今的佛宝龙婆坤。幼习佛学20岁出家。大师自小在家乡班丽(泰语)的一间佛寺上学,僧人除教常规学校里的知识外,还会教他学习巴利文。
大师20岁时,便出家为僧,一直至今。出家后,龙婆坤曾到寮国、金边等地修习佛法,修习完毕后,便返回家乡屈班丽佛寺修行高深的大师,拥有强大法力。现今他虽然依然在世,已有不少泰国人相信并传诵?,他仙逝后,就会成仙成佛。姑勿论传闻的可信性有多高,但是每天有不少泰国人,从四方八面来到高僧所在的屈班丽佛寺,等上一天时间,只希望能够让高僧「扑」一下头,得以改运。如果有幸能够得他「吐一啖口水」,那就更加了不得。事实上,要得到龙婆坤大师亲自接见,非得褔缘深厚的人不可,纵能与他见面,也不一定有机会得到他的加持。在众多跪拜的善信中,大师会每半小时手持一支木棒,走在善信前扑头。可是就有些人,无论怎样走近大师身边,都湮没在人堆里,无福承受大师的手中棒。如能够获得高僧叫入其静室亲自“吐口水”祝运,更加是善信梦寐以求之事。

睡梦女神(龙婆颂猜)

【圣物名称】睡梦女神

【材料】庙土、骨头、宝石

【外壳】防水壳

【加持高僧】龙婆颂猜

【开光年期】2556年(2013年)

【功效】龙婆颂猜睡梦女神是民间流传是一位地仙,喜欢帮助善众实现心愿。佩戴者入梦几率比较高。成愿率也比较高,请来的信众都有不错的反应。此牌能成愿,不须供奉。求事成愿,出门或睡前求事。成愿以后需要用香水供奉,喷在牌内。功效:女性主导的人缘圣物。

【心咒】无

【供奉】不需要

IMG_7827.jpg

龙婆颂猜

龙婆颂猜,来自于坦格维寺,多诺区,暖颂县,那空叻士吗府(科勒府至宽甘府,掰帕路)。龙婆颂猜大师是颇莆蓬邀大师的弟子,传承了印度坦叉始罗 “楚赏”的法术,这是印度教法典中最为玄奥和神秘的符咒法术,是可以保佑人们安全,为他们制作护身符,帮助人们提升魅力和吸引力,创造姻缘,获取官阶,晋升顺利,带来好运,实现愿望的。
龙婆颂猜大师制作的护身符,其灵验程度在众人间广为流传,将护身符请回去的人都会深有感慨,感觉效果非常神奇,尤其是在生意上能帮助亨通顺利,在个人魅力上能提升受欢迎程度,财运上能帮助财富有所增添,在爱情上能帮助获得姻缘。帮助吸引异性的神物在激化情欲上也很有奇效,是因为能够嗅到融合了人缘膏香料所散发出的香味,或者是龙婆颂猜大师用符咒所熔制的人缘油。大师为众人所求的愿望所做的祈祷,也没有让人失望过。龙婆颂猜大师所做的护身符被大家公认为非常灵验神通,他的名声远扬国外,不论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香港等等,都有他的追随者和信徒,他们都曾亲眼目睹和见证了龙婆颂猜大师的神通。

常怀敬畏之心

有句老话说的是:“举头三尺有青天”。还有:“头顶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进一步,话更重,道是“人可欺,天不可欺”。这么多警句,就一个意思,指的是做人要有敬畏。

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智者、圣人,之所以不凡,是因为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常怀敬畏之心,就不会轻易浮躁,内心自然会生养出一股正气、庄严与崇高。

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经历、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敬畏的东西是不同的。但毫无疑问,每个人心中都有他所敬畏的东西。因为敬畏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信念。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大格。”人一旦没有了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胆大包天。不懂敬畏的人可怕,不知道什么是敬畏的人可悲。所以我们应该常怀敬畏之心。

对于那些毫无敬畏之心的人来说,是不存在人格上的自我反省的。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无赖相和残忍相。只要能够不受惩罚,他们可以在光天化日下干任何恶事,欺负、迫害乃至残杀无辜的弱者。

盗匪之中,多这种愚昧兼无所敬畏之徒。一种消极的表现则是对他人生命的极端冷漠,见死不救,如今这类事既频频发生在众多路人旁观歹徒行凶的现场,也频频发生在号称治病救人实则草菅人命的某些医院里。类似行为每每使善良的人们不解,因为善良的人们无法相信,世上竟然真的会有这样丧失起码人性的人。

在一个正常社会里,这种人总是极少数,并且会受到法律或正义力量的制裁。可是,当一个民族普遍丧失对神圣价值的信念时,这种人便可能相当多地滋生出来,成为触目惊心的颓败征兆。

赤裸裸的凶蛮和冷漠只是不知耻的粗糙形式,不知耻还有稍微精致一些的形式。有的人有很高的文化程度,仍然可能毫无敬畏之心。他可以玩弄真心爱他的女人,背叛诚恳待他的朋友,然后装出一付无辜的面孔。他的足迹所到之处,再神圣的东西也敢践踏,再美好的东西也敢毁坏,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不论他的头脑里有多少知识,他的心是蒙昧的,真理之光到不了那里。这样的人有再多的艳遇,也没有能力真正爱一回,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获取再多的名声,也不知什么是光荣。我对此深信不疑:不相信神圣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圣的事物所抛弃。

常存布施之心

       常存布施的心,布施的心意,一分钟一秒钟都不间断,你就是菩萨。菩萨法没有别的,自始至终,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学什么?布施而已。我们要常存布施的心、布施的意念、布施的行。我所有的,无论是财、是法、是无畏,只要遇到缘,就尽心尽力去做。

      菩萨布施,决定是对众生有利的;世间人布施里头,确实有利益众生的,也有对众生有害的。至于妖魔鬼怪的布施,决定是有害的;你初接触,似乎他很和善;可是到最后,你会吃亏上当,后悔莫及。

      我们要常存布施的心,什么叫布施的心?中国古大德常讲“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就是布施的心。别人有善事、有善行,对社会大众有利益的,他在做,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全心全力去协助他、去成就他,这就是布施。施心好,布施好!没有财力布施,你有布施的心,那个功德还是不可思议,你布施的心愿遍虚空法界。

      我有业障,我没有福报,我有一点就施一点。没有外财,我还有身体,我还有内财,我还可以帮人做义工。帮助别人做义务工作是内财布施,内财布施果报超过外财。所以,不是说穷人不能修福,没这个道理!往往穷人修的福,比富贵人修得大,比富贵人修得殊胜。

布施是放下,帮助你看破。

      看破是智慧,放下是放下烦恼。怎样才能得到清净心?把悭贪布施掉,把恶业布施掉,把嗔恚布施掉。把烦恼习气布施掉,你才能得到清净心。布施的心量愈扩大,你的烦恼就愈轻,智慧就愈长。实在讲,布施的物多寡没有关系,要紧的是布施的心。你布施很少,你的心量广大,你以诚敬心来修这个布施,布施的物虽然很小,果报不可思议。

      假如说布施的物品很多,心量不大,换句话说,那个果报也就小。由此可知,布施的心量不相同,得的果报就不一样。布施的心有两种:对自己来讲是放下,有没有放下一切这个心;对别人来讲,我们要帮助他们,无论什么样的人都需要人帮助,诸佛如来也需要我们帮助他。我们帮诸佛如来宣传,帮他介绍佛法,帮他推荐佛法。我们帮助他,他帮助我们,这是布施。

      你布施佛法给别人,把佛法推荐给别人、介绍给别人,将来所得果报的大小,与你布施的法,与你布施的心,决定是成正比例。

一切法门当中,我们今天知道了,念佛求生净土是第一法。从前不晓得,我们在大乘法里面,样样都好,都来布施;现在知道了,当然要把最殊胜的法门,作为布施众生的手段。

      布施最殊胜的法门,你将来得的果报是第一!

常保清净心,业障自然就消

        中国、外国,求消灾免难、求消业障的人很多;求的心很恳切,他那个灾难业障都消不了。灾难业障为什么消不了?一个人的妄念少,烦恼少,业障就少;如果妄念多,知见多,烦恼多、烦恼重,业障、灾难就没有法子消除。所以古大德常常劝勉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句佛。

       读经念佛为什么能消业障?因为你念经念佛的时候心清净,清净心里面没有业障,你常常保持清净心,业障自然就消除,就这么个道理。

       念经、念佛,都可以消业障,哪一个方法消业障最好?不一定。哪一种方法能使你得心清净,这就是最好的方法。

忏悔的眼泪

       人生的问题总是很多,解决了那样的问题,总还有一些这样的问题需要接着去解决,一直到了最后,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最后的只有死亡问题,谁也解决不了,谁也不敢去说不敢去想,这恐怕是人类掩耳盗铃或者逃避现实的最脆弱的表现吧!我的脆弱,甚至以为有了佛菩萨的保佑,一切问题就全都解决了。事实上,不如意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当我上学的时候,我和弟弟坐在冰冷的石头上听课,有一次带着家里的小板凳去学校,弟弟打着赤脚,冬天地霜很厚,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在冰雪坡地里打滚了十几米远,泪水和心跳一样快速,俩人的泪痕都快要结成了冰。在学校里帮助老师拾柴火,爬到树上去捡干树枝,把肚皮划了一道常常的裂缝,留下了疤痕,后来还骗人家说是做手术缝起来的。下雨天跑到学校连裤子都湿透了,坐在教室里冷得瑟瑟发抖。胃痛时躺在老师的办公室床上打滚,老师给我抚慰,使我永远感恩和崇敬所有教过我的老师!

       在记忆中,我好像也很残忍,尽管至今没有跟人吵架打架,但是经常于夏天的中午,跟弟弟或者同学,在烈日炎炎之下捕捉蜻蜓,然后将其五马分尸,还美名曰“给蚂蚁设宴”。

       有时候也把青蛙两腿撕开,看它受伤艰难爬行的样子。还到小溪里翻开石头,寻找石头底下的溪蟹生吃。在山上拿着木棍子捅破硕大的蚂蚁窝,看它迅速涌出来逃难的壮观。还捣过麻雀巢,拆散还不会飞行的小麻雀。打死过蛇和蜈蚣,妈妈说打蛇一定要打死,否则它们都会来报仇的。还用乱石轧死过受伤的野猪,半夜拿着长矛去狩猎。真是无恶不作啊!我忏悔!我至诚地忏悔!

      上学路过庄稼地,顺手偷了人家的黄瓜或者白薯,还偷过大伯伯家门口的柚子和梨子。妈妈要是知道了,我们一定会挨揍,因为她经常严厉地告诫我们说:要饭走大路,贼作不得。到人家的属地里砍柴割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现在那颗心还是始终不能放下!因为杀生和偷盗的缘故。现在回忆起来都想哭,怎么能不快速忏悔呢。

禅者的伟大之处

石巩慧藏禅师有一次正在厨房作务,马祖道一看到时就问道:“你在做什么?”

石巩禅师回答道:“放牛。”

马祖禅师再问道:“怎么牧?”

石巩禅师再答道:“牛想跑时,我就扭转牛的鼻子。”

马祖禅师听后,非常欢喜,就高兴地赞美道:“你真的知道牧牛了。”

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百丈怀海禅师,在接引学子时,有一学僧问道:“学人想学成佛,请慈悲指示弟子如何入门才好?”

百丈禅师回答道:“就像骑牛觅牛。”

学僧再问道:“如果找到了牛呢?”

百丈禅师道:“那就骑牛回家。”

学僧进而追问道:“如何保证牛不再跑了呢?”

百丈禅师听后,安然回答道:“将牛看紧,不要再去践踏别人的禾苗。”

与百丈同是师兄弟子的南泉普愿禅师,有一天在散步时,看到管理浴室的执事,正在烧水,就顺口说道:“水烧好后,不要忘记请水牯牛洗澡。

浴头烧好水就来方丈室请南泉入浴,还没开口,南泉就问道:“你来此做什么?”

浴头答道:“要请水牯牛洗澡。”

南泉禅师道:“拿了绳索来了没有?”

浴头一时无言。

南泉禅师道:“要是百丈禅师来,他就不会忘记要带绳索。”

嗣承百丈禅师的沩山灵佑禅师,将要示寂时,有学僧问道:“老师如果百年之后,会到什么地方去呢?”

沩山禅师道:“到山下人家去做一头水牯牛。”

学僧道:“那我能跟老师一起去吗?”

沩山禅师:“你若跟我去,别忘了带一把草。”

沩山灵佑禅师,不求证涅?,不求生佛国,但愿百年之后,在山下寻常百姓家,做一头水牯牛。自古禅师皆不求作佛,但求开悟,实是禅者伟大之处。有其师必有其徒,有一学僧也要跟去做水牯牛,沩山禅师还叫他别忘记带一把草,意谓要独立生存,此点使人生起“稽首沩山水牯牛,一把青草万事辉。”

 

禅要如何去参

王辅益是个非常发心的信士,除了工作以外,只要有空就往东禅寺里跑,常常帮园头师种菜浇水,要不就帮典座师劈柴煮饭。如果碰到无名禅师对信徒说法,或与学僧小参开示时,他总聚精会神的用心听讲。

有一次,王辅益在禅堂外静然的望着学僧,个个眼观鼻,鼻观心的禅姿,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刚巧,无名禅师从他身边经过,问道:“你为什么叹气呢?”

王辅益又深深叹了一口气。

无名禅师再问道:“平常你发心帮忙寺内的工作,听闻佛法也非常用心,可以说身、口、意都在法海里泛游,为什么你要叹气呢?”

王辅益答道:“不瞒禅师,我的烦恼是因为我听不懂佛法,禅师您对学僧们开示的佛法,例如:‘祖师西来意?’、‘狗子有佛性否?’、‘即心即佛’、‘如何是宗门中事?’、‘如何是佛?’‘如何是本来面目’、‘道在何处?’……每当我听到这些佛法时,我就好像雾里看花,不知所云。

禅师!为什么我这么用心听讲,还是听不懂呢?”

无名禅师道:“以前德山禅师见学僧入门便棒,临济禅师见学僧入门便喝,雪峰禅师见学僧入门便道是什么,睦州禅师见学僧入门便道现成公案放汝三十棒。历代祖师大德有的尽其一生参究一个公案尚不能开悟,可见学禅必须要用心去参,而不是用听的。”

王辅益仍不解似地问道:“但要如何去参呢?”

无名禅师道:“就参此听不懂!”

王辅益至,此若有所悟。

参禅,要参话头,这是不得已的方法,因为总要藉助一种标示,集中自己的精神,统一自己的意志,主要就是不让你胡思乱想。禅师们所提的话题,如西来意、本来面目、庭前柏子树等,本来就不是易懂的问题,但参究下去,这些话头像一把钥匙,会启开人生和宇宙的奥秘之门,无名禅师要人参“听不懂”,不亦宜乎!

 

禅修三部曲

一、

看住当下,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如是倾注。

久久历练,功夫成片,尘缘之相消殒。

二、

机缘成熟,一念相应,身心世界,大地虚空,

顿时打破,彻见本来,真如之体现前。

三、

真实不虚,如如不动,无相无为,妙用恒沙。

时空宛然,是非分明,佛性之用圆彰。